贈與稅
把握最後11天!資助子女買千萬房這樣做「贈與稅0元」
房價仍居高不下,父母若想幫忙子女購屋要趁這波,國稅局表示,納稅人可善用每人每年244萬元的免稅額,父母各自贈與給子女就有488萬,加上贈與稅計算期間是每年元旦至12月31日,若把握12月前、1月初分...
送房神操作!只繳3天利息 贈與、土增稅都省了
房價高漲,不少父母不捨子女辛苦買房,決定把名下房子送給小孩。資深地政士鄭文在表示,現在到12月31日是好時機,只要懂得操作,就可省下可觀土地增值稅。最近就有一案例,新北一位媽媽,看女兒雖然努力上班,...
不是免稅額!他用這招送兒千萬財產 什麼稅都免了
想把財產移轉給小孩,又不想被課贈與稅,一般都用每年244萬免稅額「逐年贈與」方式,但其實還有其他方式。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先買農地,再贈與給小孩就是其一。好處是,這方式不用繳贈與稅,也不...
大學生買逾9千萬房屋被盯上 國稅局抓貓膩補繳426萬元
父母進行財產配置前要注意,每人每年只有244萬元贈與稅免稅額度。財政部台北國稅局5日分享,一名22歲大學生甲君購置北市總價9,200萬元房屋,與資力明顯不符,經查,原來是母親資助,最終母親須補繳贈與...
她用這招「送房」免稅還申請到新青安 地政士一句話提醒:恐白忙一場
政府推出新青安優惠房貸,貸款額度提高到1000萬元,利率僅1.775%,不僅吸引沒房子年輕人買房,也有媽媽以買賣方式「送房」給兒子,也順利申請到新青安。不過,由於專業地政士提醒一事,媽媽打了退堂鼓,...
父送兒1200萬宅 這招「神操作」免贈與稅、房地合一稅
房子移轉給子女,用贈與,可用公告現值計算贈與金額,且有免稅額,可節稅不少,但日後小孩賣掉房子,會面臨巨額房地合一稅。如果用買賣方式,則要子女拿出錢來買,否則會被國稅局認為是假買賣真贈與。有沒有兩全齊...
老父趕「跨年贈與」送兒土地 多一動作省稅60萬
贈與稅免稅額每年244萬元,計算期間為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過了年就沒有,因此每到年底,就會有不少人趕著辦理贈與,以免浪費244萬免稅額。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一位老先生最近也這麼做...
內政部:不動產繼承贈與登記 10月起免附紙本完稅證明
便民服務再升級,內政部長林右昌今(1)日表示,為落實政府數位化服務轉型,及簡化申辦地政業務需檢附文件,即日起民眾申報遺產稅或贈與稅後,向地政事務所申辦不動產繼承或贈與登記時,不用再檢附紙本遺產稅或贈...
沒生小孩、老公走了她發現慘了!房子竟要和小叔分
現代許多夫妻選擇不生小孩,寧可養毛小孩,專家表示,如果決定這樣做,最好做好遺產規畫,否則意外來臨,存活的另一半就慘了,夫妻共同打拼的遺產,恐怕得和「別人」分配遺產。最近就有一案例。一對同為50多歲夫...
賣厝阿明/贈與跟遺產怎麼選?這篇秒懂
年輕人買不起房,因此有很多父母在思考到底應該提前將房產轉移給子女,或留待百年之後再由子女以繼承方式來承接較為妥當?究竟贈與、繼承哪種方式較好哩?兩者稅法有何不同?聽阿明娓娓道來吧~ 這篇分成三個部份...
外婆要過戶1800萬房子給他?22歲男好心動...網見這點勸三思
房價節節高,如果沒有家人贊助,對很多人來說買房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有位22歲男網友分享,說外婆說有間市價1800萬的房子不想要了,想要過戶給他,要求他每月負擔2.5萬貸款,剩下的長輩會負擔,但「天上...
是真愛還是為節稅?上半年每3件贈與1件是夫妻
夫妻間贈與不動產常被視為節稅方式,據內政部統計,北台灣先前每10件贈與就有超過4件是夫妻贈與,今年上半年夫妻贈與比例仍高達35%,北部夫妻贈與比例明顯高於中南部地區。信義房屋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夫妻...
夫妻贈與「北熱南冷」 上半年每3件贈與中1件是夫妻
夫妻間不動產贈與過往常被作為節稅的方式,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北台灣在過去土地公告現值大幅調整的年代,每10件贈與就有超過4件是夫妻贈與,今年上半年夫妻贈與比例仍高達35%,且明顯北部地區的夫妻...
囤房稅衝擊?去年夫妻贈與量年增一成 創7年新高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觀察內政部統計處資料,近年夫妻的房產贈與件數越來越多,2022年全台建物所有權贈與量為49,805棟、年增率11.5%,其中,夫妻贈與2022年為13,973棟、年增10.6%,...
贈與稅暴增 信義房屋老實房仲這樣做反獲屋主信任
一名住在美國的屋主同時委託信義房屋跟其他仲介處理在台房屋出售事宜,在最後洽談時發現屋主因贈與問題稅費暴增5倍,但同業完全沒提醒;信義房屋公益忠明店專員曾志凱表示,當時抱持著「盡量幫忙」的心態,誠實告...
阿公送孫900萬公寓 專家教一奇招贈與稅全免
買房子,一般認為,登記在一人名下就好,以免未來處分不動產時,複雜又麻煩,但也有例外。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長輩贈與不動產給子孫,若善用共同登記,可節稅不少。近日即有一個案例。一位阿公,因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