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房出租、1房自住、每月穩定現金流...達人曝投資心法:專注複利、不槓桿

《巴菲特策略,不是給聰明人用的,是給清醒人用的》
副標:IQ110–120、沒背景、不靠圈子,也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複利人生
很多人以為巴菲特是股神,所以他的策略只有天才才懂。錯。他從頭到尾講的都是一條路:「簡單、可複製、不靠運氣、不需要背景。」如果你是 IQ110–120 的普通人,沒有政治爸爸,沒有金融媽咪,沒內線、沒門神,沒有高盛朋友——那你反而最適合走巴菲特這一套。
為什麼?因為這是一條「不爆炸的策略」。
巴菲特策略的真正適用人是誰?
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最不會自我膨脹的人。
巴菲特的策略只要求你做到幾件事:
看得懂的生意才投資買得下去就長期持有
有穩定現金流才叫資產
有護城河的公司才有未來
價值買進、耐心等待、永不滿倉
聰明人會嫌慢、會嫌無聊、會想搞更複雜的玩法。但清醒人知道:能活得久,才叫贏。
我自己怎麼走這條路?
我不是投信基金經理人,不是操盤人,也不是財經節目來賓。
我是個電商出身的中年人,靠自己的雙手、一台桌機、一支手機,年淨利超過300萬,不請員工、不借錢、不囤貨、不擴張。
我把錢穩穩地放進房地產:
全部都有租金房貸利息用租金支付
自住一間、出租三間,每月現金流為正
沒有買預售屋、沒有炒短線,全部走收租邏輯
我不敢說我多聰明,但我敢說——我沒有貪過頭,也沒有輸過大錢。
巴菲特的精髓:讓笨方法贏過聰明人
巴菲特不是靠「超越市場」,而是靠不犯錯:
別人急著翻倍,他每年只求賺10~15%別人想賭一把,他只想找穩定的現金流
別人炒新聞、追熱點,他只投看得懂的「老生意」
這才是為什麼巴菲特策略可以傳承給下一代。
你不需要天賦,只需要紀律。你不需要社交,只需要獨處。你不需要擁有時代,只要活得比時代久。
我想留給我孩子的,不是錢,是方法論,未來他長大了,這世界會更亂:戰爭風險、泡沫爆破、AI失控、語意崩壞、金融去中介、政治極化…
但只要他懂得:只買看得懂的東西、只賺乾淨的錢、只做不會讓自己睡不著的決定,那他就比90%的資本玩家更穩。
結語:這條路沒有舞台,沒有爆量讚,但有未來
如果你跟我一樣,不求當明星、不愛蹭流量、不願交人情債,那就學巴菲特,當個低調賺錢、耐心等待、慢慢變富的普通人。
不是因為這樣比較酷,而是因為——這是我們這種人唯一能贏的路。
補充:我的操作方式很簡單,四個字——慢慢收錢
我目前的資產主體就是:
【70% 房地產收租】-買在新竹蛋黃區
每間房都經過「地段、格局、屋況、學區」仔細篩選,全都有租金進帳,房貸利息由租金支付,月現金流為正,不碰豪宅、不玩短線、不炒預售。
【20% 美股 ETF 配置】-長期定期定額買入 QQQ(納斯達克100)與 TLT(美國20年期公債)少量比特幣、黃金
跌時敢加碼,漲時不動,美元資產配置是為了避開台幣貶值風險與地緣政治風險
【10% 現金 與SHY(美國短天期公債)緩衝】-不為投資,只為心安
即使房子空租、我公司訂單減少、家人急需,都不會讓我崩盤。
重點不是部位配置,而是我整個人心態就像個長跑選手
我不想翻倍,我只想活得久,我不靠消息,我靠風控,我不是投機客,我是領租金的普通人,當別人在追一時的暴利,我只想養一生的複利。
這就是巴菲特教我的東西,我也真的照著做。
你如果也跟我一樣,IQ不算高、人脈沒特別硬、也不愛混圈子、只想過穩定又自由的生活——那這條路,也許對你來說,會是最適合的一條路。
◎本文內容已獲老黃房市筆記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北市30年老屋躍交易主流 屋齡不到十年住宅交易降至17%
▪少子化怪房價太高?專家:其實兩個是不該被綁在一起的選擇
▪葉芷娟半年內看53間房!親揭首購經驗:買房非衝動是計畫與溝通的結晶
▪買房買車哪個優先?全網一面倒狂勸「負資產別碰」:先買少賺很多
▪南部房市不妙?甲山林董座「3個字」回應 現場全明白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