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上路!不動產估價師曝國土法最大差異、衝擊:恐掏空產業發展

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隨著「國土計畫法(簡稱國土法」)」2025年預計4月上路時間點接近,圍繞這部法律的爭論卻未見緩解。如今,討論的議題甚至延伸至房價走勢!不動產估價師指出,從目前的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來看,未來國土法上路後,恐讓全台產生新一波的「種房潮」,這個現象,恐又回過頭來影響台灣長期的不動產走勢、產業發展。另外,國土法與現行區域計畫法的最大差異點又為何相當關鍵?

未來國土法上路,原本「區域計畫法」對非都土地劃有的11種使用分區,將全面簡化為四大功能分區:國土保育、海洋資源、農業發展、城鄉發展,而原有的19種使用地類別將全部消滅,讓一些學者擔憂未來土地將失去「身分證」難以管控。

不過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用「穿衣」形容,未來國土計畫法上路後,大體上與現行狀態應無太大不同,原因是國土法將比照「都市計畫法」的「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一樣,會在裡頭備註「原有的使用地類別」,「等於是穿了一件新西裝,但裡面再塞一件破襯衫,你還是可以看到破襯衫長什麼樣,」不至於會讓土地失去「身分證」。

國土法最大差異點:民眾未來喪失主動權

特別是針對熱議焦點「農業發展區」的部分,由於屈就民眾的抗爭壓力,國土法也放鬆「優良農田只限制從事農作生產與相關產銷設備」的管制,將包括農舍在內的使用許可也都納入,框架基本上與現行法規維持一致。

陳碧源認為,未來國土法上路後,與現行「區域計畫法」最大的差異點,是民眾喪失土地使用分區變更的「主動權」,只有政府擁有主動權;且按「都市計畫法」的經驗來看,雖然法條明定「擬定計畫之機關每三年內或五年內至少應通盤檢討一次」,但實際上這樣的「通檢」往往很少發生,導致民眾認為自己的「預期發展權」被剝奪,才會抗爭不斷。

這個發展權「預期心理」的改變,也將對未來土地、房屋等不動產價值的估價產生質變;而從目前國土法的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出發,以不動產估價師的專業來看,未來國土法上路後,也恐怕引發全國新一波的「種房潮」。

陳碧源指出,現行「區域計畫法」的丁種建築用地(一般農業區、特定農業區內的工業建築土地),跟可以做住宅使用的甲、乙、丙種建築用地可說是「壁壘分明」。但未來國土法上路後,這種區別將隨之消失。

未來這些原被限定只能做工廠使用的丁種建築用地,只要調降一定的容積率,就能做「住宅使用」,這就會讓土地持有人有了選擇問題。「一般傳統工廠大概只會蓋一、二樓,容積率根本用不完,未來只要容積率降為120%,原本的丁建就能變成類甲、乙建,」在地價的考量下,未來的工廠恐大規模的轉成住宅用途。

國土法上路衝擊:產業用地恐全被拿來蓋住宅

「本來丁建可能一坪6萬,未來國土法實施後,因為住宅用地比較貴,可能跳升至12萬,這樣不是很奇怪?」陳碧源質疑,由於地主對丁種建築用地的使用有了「選擇權」,可能導致未來產業用地總管制量「不可控」,因為原來的產業用地全被拿來蓋住宅,只能再將其他農牧用地變更為產業用地;對於買地的人來說,也可能創造「高買低用」的囧境,只是要買來蓋工廠,卻不得不用住宅用地的價格買地,恐將對產業發展投下負面因素。

另外,也由於現行國土法開放農地蓋農舍,原本一坪農地可能只要6千元,但被賦予住宅功能後,地價可能就三級跳變一坪3萬元,甚至這家農舍還可拿來做民宿使用,再往上跳到一坪4萬。利益驅動下,一塊塊農地恐將長滿一棟棟透天厝,並回過頭來打擊有意耕作的人,讓國土法原本希望的「拉抬糧食自給率」目標受挫。

國土法將影響未來房價走勢?

展望未來國土法上路後的「種房潮」,會不會影響未來的房價走勢?陳碧源認為,這類住宅會長出來的土地,大多位於毗鄰都會區的鄉村區的零星地,建案不多,不會產生創造性破壞。

另外,目前住宅的興建成本偏高,且鄉下地區新建案的供應量本就較少,很快就會去化完畢,短期內房價「崩跌機會不大」,只是會進一步加劇台灣的房屋空置率。

但鄉下地區房屋的漲價空間有限,長期來看,恐怕會跟不上通膨速度,「名目價格可能維持不變,但實質價格,長期來看可能降低。」

藏在地價背後的更大問題是,居住需求永遠是跟在產業發展之後,「產業不見了,人口還是一樣會繼續外移,最終仍會導致當地地價沒落。」未來丁種建築用地被允許做「住宅」使用,他憂心,可能會進一步掏空台灣的產業發展。

(本文出自2024.12.02《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房產新訊
好消息!今年5月起 42萬高雄人可少繳房屋稅

好消息!今年5月起 42萬高雄人可少繳房屋稅

房產新訊
振宇五金:慎防餘震 四大震後檢查重點不可少

振宇五金:慎防餘震 四大震後檢查重點不可少

房產新訊
通膨房價漲、2024年全國屋主售屋獲利飆 個人房地合一繳稅逾684億元

通膨房價漲、2024年全國屋主售屋獲利飆 個人房地合一繳稅逾684億元

延伸閱讀

漢皇集團今年推7大案 總銷達350億元

漢皇集團今年推7大案 總銷達350億元

好消息!今年5月起 42萬高雄人可少繳房屋稅

好消息!今年5月起 42萬高雄人可少繳房屋稅

懷舊深深 古樸的鄉村風空間

懷舊深深 古樸的鄉村風空間

高市議會通過房屋稅新制 估42萬自住戶可減稅

高市議會通過房屋稅新制 估42萬自住戶可減稅

相關新聞

通膨房價漲、2024年全國屋主售屋獲利飆 個人房地合一繳稅逾684億元

通膨房價漲、2024年全國屋主售屋獲利飆 個人房地合一繳稅逾684億元

嘉義地震 地震基金:全台住宅地震險投保率低於4成

嘉義地震 地震基金:全台住宅地震險投保率低於4成

建商最強對手來了?宏匯宣布:首度攻入住宅市場

建商最強對手來了?宏匯宣布:首度攻入住宅市場

台南震後災情慘重 中華郵政啟動房貸措施「最高50萬」

台南震後災情慘重 中華郵政啟動房貸措施「最高50萬」

成屋、預售轉手都賺 新北登2024稅收王

成屋、預售轉手都賺 新北登2024稅收王

「雙貸族」平均背債711萬 創新高

「雙貸族」平均背債711萬 創新高

熱門文章

國銀示警 房貸壞帳大跳增…投資客周轉失靈問題浮現

國銀示警 房貸壞帳大跳增…投資客周轉失靈問題浮現

好消息!今年5月起 42萬高雄人可少繳房屋稅

好消息!今年5月起 42萬高雄人可少繳房屋稅

桃園、新竹房價凹陷區 這裡年輕房貸族大增7成

桃園、新竹房價凹陷區 這裡年輕房貸族大增7成

房貸量、壞帳雙飆!銀行圈憂寬限期+升息兩大風險逼近

房貸量、壞帳雙飆!銀行圈憂寬限期+升息兩大風險逼近

小資愛住這!桃園這區戶長最嫩 每7戶1戶不到35歲

小資愛住這!桃園這區戶長最嫩 每7戶1戶不到35歲

房市冷…低首付建案拚破冰 全台14建案祭「優惠」

房市冷…低首付建案拚破冰 全台14建案祭「優惠」

商品推薦

去年國銀房貸餘額 破11兆元

去年國銀房貸餘額 破11兆元

國銀示警 房貸壞帳大跳增…投資客周轉失靈問題浮現

國銀示警 房貸壞帳大跳增…投資客周轉失靈問題浮現

雙貸族…人數、金額攀高

雙貸族…人數、金額攀高

國泰經濟信心調查/買房意願小升 賣房意願下滑

國泰經濟信心調查/買房意願小升 賣房意願下滑

全台都更案挑戰2,000件 去年北市核定37件最多

全台都更案挑戰2,000件 去年北市核定37件最多

房貸量、壞帳雙飆!銀行圈憂寬限期+升息兩大風險逼近

房貸量、壞帳雙飆!銀行圈憂寬限期+升息兩大風險逼近

去年10月雙貸金額711萬飆新高 專家:信貸補房貸、央行緊盯中

去年10月雙貸金額711萬飆新高 專家:信貸補房貸、央行緊盯中

慘!去年11月預售屋成交量僅近5,000件、連兩月陷谷底 剩這都苦撐

慘!去年11月預售屋成交量僅近5,000件、連兩月陷谷底 剩這都苦撐

新青安去年7.4萬戶上車 總額達5,753.7‬億元

新青安去年7.4萬戶上車 總額達5,753.7‬億元

迎春大掃除很困擾? 信義房屋公開四大攻略

迎春大掃除很困擾? 信義房屋公開四大攻略

央行逼的? 雙貸族暴增、平均扛債711萬元創13年來新高

央行逼的? 雙貸族暴增、平均扛債711萬元創13年來新高

房市冷…低首付建案拚破冰 全台14建案祭「優惠」

房市冷…低首付建案拚破冰 全台14建案祭「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