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選對了嗎?安怡教聰明貸款:利率差一點需多花百萬元

在一輩子可能只買一次的房子裡,你以為房價才是壓垮人生的主因嗎?其實,更容易讓你默默失血的,可能是你當初怎麼貸款的選擇。房產頻道《安怡聊房子》主持人安怡在影片中直言:「買房不是花完就結束,而是開啟一段長達20~30年的財務規劃,房貸選錯,可能多花幾十萬到上百萬。」
這集影片,她從房貸還款方式、年限選擇,到六種主流房貸方案,逐步拆解每個環節的眉角,教你怎麼談出「聰明貸款條件」,幫自己省下大筆利息。
一開始就選錯:每月繳得很乖...卻還是多花一堆利息
多數人聽到「本息均攤」和「本金均攤」會以為差別不大,但實際算下來,可是天差地遠!
本息均攤(定額法)
每月繳款金額固定,前期利息佔比高、本金攤還慢。雖然對於穩定規劃有幫助,但實際利息支出最多。
例子:貸款1000萬,30年期,利率2%,總繳款利息高達330萬。
本金均攤(本金定額)
每月攤還固定本金,利息隨本金減少而下降,前期壓力大、後期越繳越輕鬆。
例子:同樣條件下,利息只需300萬,一來一往省了30萬!
「這不只是數字的差距,而是真金白銀的差異。」安怡提醒,如果你未來收入會持續穩定成長,前期能吃點苦,本金均攤才是長遠最省的方式。
還款年限怎麼選?20年 vs 30年 vs 40年 差別超大
貸款年限愈短,月繳金額愈高,但總利息也愈少;反之亦然。安怡以1000萬貸款、2%利率舉例:
以貸款1,000萬元、利率2%為例,不同還款年限的每月負擔與總利息差異如下:
貸款20年:每月約繳 5萬元,總利息約 214萬元貸款30年:每月約繳 3.7萬元,總利息約 330萬元
貸款40年:每月約繳 3萬元,總利息約 450萬元
如果單看「每月輕鬆一點」,你可能會選40年,但實際上,光利息就可能多出一輛中型車的價格。「現在大多數人選擇30年,算是壓力不會太大,也不會利息爆表的平衡點。」她說。
六大主流房貸方案一次搞懂!選錯就像海鮮時價亂喊
安怡形容「房貸方案就像餐廳賣海鮮,有的寫實價、有的標固定價格,但你要先知道怎麼選,才不會被亂喊價。」
1.指數型房貸(最常見)
利率會隨市場變動,等同於「時價海鮮+100元公本費」,加碼利率是固定的,指標利率會隨央行調整。優點:利率通常最低、最常見。
2.固定型房貸
利率固定不變,缺乏彈性,銀行承擔風險較高,因此不常見。適合超怕升息的族群。
3.混合型房貸
前幾年固定、後段浮動(或反之),結合兩者特性,但因台灣房貸利率多年維持穩定,實際節省空間有限。
4.階梯型房貸
前期僅繳利息、再繳少量本金、最後才全額攤還。適合剛起步、現金流緊的人,但整體成本較高。
5.抵利型房貸
透過活儲帳戶抵扣本金計算利息,讓手邊資金既能流動、又能省利息。但銀行多設限額,且利率略高。
6.理財型房貸
已還的本金可再次動用,產生「循環額度」。等同多一個備用資金池,彈性高、適合資金調度靈活的業主或投資者。
不只選方案更要「談條件」!靠這5招貸得漂亮
安怡最後也分享五個能幫你談出更優房貸條件的關鍵技巧:
1.買的房子條件好:三房兩廳、非凶宅、非海砂、近捷運、屋齡低,越符合主流市場,鑑價越高、貸款成數越好。
2.信用條件好:穩定職業(如軍公教、醫師、科技新貴)+與銀行互動佳(開戶、信用卡、買理財),加分大。
3.選可提前還款方案:想省錢就得彈性提早還,但記得先確認違約金條款。
4.找有力保證人背書:不是每家銀行都要求,但有強而有力的保證人可幫助拉高授信。
5.貨比三家銀行:不同銀行、不同專案條件差異大,多談、多比較才有機會拿到理想方案。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