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屋、都更居住正義唯一解?專家搖頭「緩不濟急」:老屋延壽才是年輕人福音

【你家也住老公寓嗎?恭喜有福了!內政部「老屋延壽計畫」開催!】
新聞報導,內政部2月6日宣布「老屋延壽計畫」,針對30年以上4~6樓且無安全疑慮的老宅,將提供室內外空間修繕經費,內容包括管線更新、建物立面修繕、屋頂防水、新增無障礙設備等,每項補助上限50%。
看到這個新聞,阿宅在心裡暗暗拍手,天啊,這可能是這幾年政府推出最有用的一個居住政策了!
為什麼呢?二大原因告訴你!
首先,「老屋延壽計畫」可以立即解決老公寓的居住安全問題。
阿宅之前拍過一支影片,提醒過大家,老公寓最需要擔心的,其實不是地震,而是火災。
921前蓋的房子,適用舊的建築耐震設計法規,一旦發生強烈地震,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但說真的921等級的強烈地震發生頻率沒有那麼高,可能百年就一次,依機率不一定遇的到。與其擔心這個,更值得擔心的是火災。
依據內政部2022年全國火災統計分析,火災發生以5層樓以下建物最高,共發生4,391次,在各類型建築物中,佔比79.7%,將近8成。
以樓層判斷,可知火災發生在老舊公寓或是透天的比率相對較高。
若再從死亡人數看更可怕,依建築物火災統計分類(2007至2016年),建築物火災死亡分布,其中獨立住宅(5層樓以下)死亡人數558人最多,占52%。
為什麼會這樣呢?
老公寓除了建築結構設計與大樓不同,以及消防安全設備的差異之外。另一個導致火災較易發生的原因是,電線老舊未更換。
早期老公寓配電箱設計迴路較少,使用安全容量較小的電線,可能難以負荷現今3C時代的用電量。因此,電線老舊未更換可能導致外皮剝落,造成短路引發電線走火。
有些人雖然買了老公寓,已經自行更換管線,但你家樓下老鄰居,可沒跟著你一起換,發生火災一樣整棟會出事。
阿宅每次看到老房失火,家人痛哭失聲的新聞,心裏都會一酸。這次「老屋延壽計畫」的管線更新補助,將可以幫助眾多老公寓降低火災風險,避免造成財務以及人員的傷亡。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阿彌陀佛!
其次,一個具有活力的都市,需要新舊建物並存,才能保障收入較低的年輕人有居住的權利。
土地經濟學中有所謂的「住宅下濾現象」,指的是有錢人購買新房,然後把舊房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轉手給收入更低的人。
現在許多收入較低的年輕人,之所以還勉強能買或租在台北市,是因為台北市還有房價較低但仍堪居住的老公寓,可以用比新房較低的成本出售或出租。
如果台北市老房全部改建成為每坪200萬起跳的新房,缺少了價格較低、屋齡較舊但居住安全無虞的老房供給,年輕人將更不可能住進天龍國。
因此,「老屋延壽計畫」提供經費讓那些結構安全仍可供居住的老房,能夠透過修繕延長使用年限,也是對於年輕人居住權益的保障,絕對是有其必要性的。
有很多人以為,都市更新就是拆房子,大錯特錯!
都市更新的手段,包含重建、整建以及維護。拆房重建本來就只是都市更新的一種方式而已,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作法。
都更重建雖然是很好的方式,但曠日廢時,對於為數眾多的老房,可能緩不濟急。必須搭配其他處理手段,才能更快速有效的幫助這些老屋的屋主,有更好的居住環境。
超級開心看到政府終於開始重視老屋除了拆房重建以外的解決方式,屬於都更孤兒、暫時無法處理的老屋,一樣也能在安全無虞的狀態下繼續安心居住。
老公寓的屋主,請一定要跟鄰居傳播「老屋延壽計畫」這個福音,也要把握機會,多多申請喔!
◎本文內容已獲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