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商用不動產 交易急凍
仲量聯行昨(10)日發布今年第1季商用不動產與土地市場報告,今年首季市場冷凍,土地交易驟減,交易量僅181億元,年減67%,商用不動產交易量僅128億元,年減69%。
土地市場方面,首季量縮近七成,相較於2019年起連續四年每年同期都有超過500億元的交易量,市場回歸到2018年前的水準。仲量聯行指出,多數開發商已於疫情貨幣寬鬆期間補充土地庫存,《平均地權條例》對住宅後市的影響仍待觀察、工業土地價格偏高等因素,首季土地市場交易額明顯量縮。
交易類型中,以工業型不動產占比84%最多,交易量107億元,有近68%的交易額為廠辦交易,以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最為企業青睞,買方多是科技業及製造業自用需求為導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土地交易市場冷清,但廠辦交易量約72億元,年增34%,為近三年同期最高,顯見產業發展衍生的剛性需求仍然穩健。
仲量聯行台灣總經理侯文信指出,目前市場上工業地產自用需求仍強,但礙於供給量不足,買方難尋符合需求的物件,供給與需求兩端的媒合不易,且雙方對於價格認知可能也存在差異,導致交易量縮減。
住宅市場則是因年初通過的《平均地權條例》影響開發商推案,住宅用地的交易減少。
不過,雖然私部門投資市場交易冷淡,但公部門招商案件維持穩健。
根據財政部促參司統計資料顯示,繼2022年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簽約金額達2,82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後,今年至2月底,廣義促參案件簽約金額已達187億元,若再加上已選出最優申請人、尚未簽約的高雄舊市議會公辦都更案,及台北市府捷運局剛決標的金城機廠暨莒光站/加蚋站捷運聯開案,兩案民間投資金額分別為77億元及200億元,合計已達464億元。
侯文信表示,政府招商案往往具備產權單純、位於市中心或鄰近捷運之區位優勢等,已成為投資人取得土地的重要途徑之一,未來幾季各政府單位仍有許多區位優良的招商案,值得市場留意。
延伸閱讀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