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炒房條例 催出豪宅買氣
平均地權條例過關,私法人購屋相關規定恐衝擊豪宅市場。統計實價登錄,去年12月就有八家法人買豪宅,總成交額逾20億元。專家分析,未來法人購屋採申請許可制,原計畫以公司名義置產的高資產族,在法案上路前搶先布局,且不少是無貸款購置。
觀察去年12月的實價登錄,一個月內就有八家法人公司購置豪宅,其中六筆無貸款交易,包括世偉開發和明曜百貨,各以4億元買入冠德(2520)信義13和14樓;而西華富邦37樓比鄰的兩戶,由大豫實業和大咸實業都是無貸款買下,兩家公司負責人不同,但交易日期相同,每坪單價都是221.8萬元。
另外,鴻益投資以現金1億元入手北市中正區豪宅皇翔紫鼎,新億投資以1億多元無貸款買進大直冠德萊特莊園。
而有貸款的法人是壽元開發以2.24億元購入華固名鑄18樓,單價達206.6萬元;英屬維京群島商耐思科技以總價3.39億元,單價178.6萬元,購入天母豪宅華固天鑄,總價為該社區近三年新高。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法人購屋將採申請許可制,降低法人置產上的彈性,因此原本有計畫以公司名義置產的高資產族,積極在法案上路前布局。
張旭嵐說明,雖然房地合一稅2.0上路後,法人置產的節稅功能大大降低,不過公司購入豪宅,多為招待所使用,被視為商業往來的資源,具有展示公司資本實力的意味。
張旭嵐並指出,相關費用包括買賣時要支付的仲介費、裝潢費、挑購的精品家具,以及入住後水電瓦斯、社區管理費等,皆可認列為公司支出,因此還是有不少法人會以公司名義置產。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私法人買豪宅本屬市場常見,即使近年少了房地合一稅的節稅功能,但其他相關資產配置規劃仍有價值。
至於條例上路前是否會出現一波買氣,要衡量房市現況,當前並沒有買房的有利空間,不論是以私法人為名義的投資客群,或是真正企業主,眼下都沒有進場效益,就算想搭上自由買賣的末班車,也會以平實的價位為主,不會追高,也不會產生追買量能。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