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延壽計畫兩大共識曝!內政部最快5月公布具體細節

為解決台灣面臨的「人屋雙老」問題,內政部於2月初公布將推動「老屋延壽計畫(草案)」,希望在都更、危老之外,提供另一項可行的住宅改善方案,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據了解,國土署3月初已召開首次座談會,會中得出兩大共識,預計最快將於5月初提出初步規劃版本。
針對「老屋延壽計畫」的政策方向,內政部部長劉世芳日前說明,核心理念為「修繕而非拆除」,藉由補助與改善措施,延長建物使用年限、提升居住安全與生活品質。
對象鎖定屋齡超過30年、樓高4至6層、且初步評估仍具結構安全的集合住宅,改善內容包括更新水電瓦斯管線、修繕外牆與屋頂防水工程,以及增設無障礙設施如電梯與坡道,打造對長者更友善的居住環境。
為加速計畫推動,國土署已於3月3日召集NGO團體、相關業者與地方政府召開會議,就制度設計進行深入討論,並獲得多項共識,首先,將簡化行政程序,讓民眾更容易提出申請;其次,針對土地所有權人如何達成共識、順利推動整建計畫,也會透過鬆綁現行法規加以因應,例如針對電梯增設常遇到的樓層意見分歧問題,將納入未來草案設計考量,後續規劃將邀集地方政府再次討論是否可行,再對外公布。
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住宅老化情況日益嚴重,截至今年第一季,全台住宅平均屋齡已達32年,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比率達51%,屋齡超過50年的更高達101萬戶,尤其在台北市,30年以上老屋比重更接近72%,而屋齡10年內的新屋僅佔12.1%,顯示改善老屋狀況已成迫切課題。
劉世芳指出,目前全台約22%的住宅為4至5層樓老公寓,不少6層樓的華廈也未設置電梯,若短期內全面重建或都更,難以迅速改善,因此政府去年底已召開老宅延壽研討會,邀集學者探討無障礙空間不足、管線老化與建物防水修繕等問題。
針對補助細節與預算規劃,目前草案尚未公布具體數字,內政部允諾,最快5月初將提出初步草案版本,再進行一至兩年試辦,滾動式修正政策,老屋延壽政策的推動,不僅是為了讓長者能安心在宅養老,減少換屋負擔,同時也是為了啟動核心都市再生、避免空洞化,並兼顧節能減碳等長遠目標。
▪房地產、ETF投資哪個好?專家「理財和資產不同」:創造現金流才是真財富
▪月薪3萬、自備款3百萬...貸款借不到!行家「預算不用買滿」:3策略須調整
▪居住正義是空談?社宅少又難抽...專家:土地成本太高、地方執行資源不一
▪房市會受股市多空激戰影響?張旭嵐「賣屋遠水救不了近火」:預售屋才有差
▪不是台北!老屋市場最活躍城市是這都、7成買老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