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詐騙難防連醫師也受害 房仲業者推「必知保房術」

房地產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受害者遍及各階層,連醫師等高資產、高知識分子也受害。信義房屋專家分享「必知保房術」,並提醒,近期兩起社會熱議的案例,凸顯房產交易潛藏風險,民眾應提高警覺,謹慎查證交易對象與流程,並關注產權異動。
台中一名張先生將一間公寓以1250萬元售出,買家支付250萬元頭期款後,張先生即過戶產權,以便買家向銀行對保及申貸。就在銀行即將撥款之際,買家竟因涉詐欺遭法院羈押,名下財產遭凍結。張先生不僅無法取得剩餘房款,連已過戶的房產也無法追回,最終錢房兩失。
信義房屋指出,台中某豪宅案中,建商鎖定傳產業老闆、醫生等頂級客群,舉辦多場「團購」說明會,以「市價六折」為誘餌,讓買家先簽訂8千萬元的「借貸合約」,實則僅收取5千萬元的款項,並承諾剩餘款項將以「利息」、「費用」充抵,現場還有律師、銀行代表背書取信於買家。然而買家支付的數千萬頭期款項並未匯入銀行信託專戶,而是流向不明。最終,買家雖已簽約卻無法過戶,損失慘重。
信義房屋交易安全處部長張艾玲日前於《科技防禦最前線》反詐論壇中指出,即使是高收入、高知識族群,也可能因一時疏忽而受詐騙所害。她強調,民眾面對低於市價行情的房產產品,務必提高警覺,抱持批判思考的態度,查證真偽。
張艾玲分享,常見的房地產詐財手法包括:假買家騙取真賣方產權後向銀行貸款;假賣家以空屋為標,騙取真買方自備款;假租客騙取屋主資料後轉租、分租,捲走押金;以及假借高獲利不動產投資案,誘騙民眾抵押房產。
為保障民眾財產安全,張艾玲分享必知保房術:若不動產有抵押設定,無需急著塗銷,增加詐騙犯案難度;勿輕易洩漏個資,包括帳號密碼等;不隨意設定約定帳戶,限制每日轉帳金額;申請地籍異動即時通,即時掌握產權異動。
張艾玲呼籲,民眾進行房產交易時,務必選擇有信譽的房仲業者,謹記必知保房術,並善用「地籍異動即時通」,全民共同提升防詐力。
▪新北、桃園、台中出現「降價急賣」拋售潮!專家:預售屋爆倉進行式
▪90%給小孩、10%留給自己?內行爸媽買房藏的高招曝光
▪房地合一稅能打房?專家「拉長持有時間」:房地產玩短期只是打工仔
▪中台積宅還能買?魏哲家透底了!專家「別被媒體情緒左右」:董事長唬爛是違法
▪首季法拍量寫10年新低!專家曝為何房市慘卻沒斷頭潮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