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一定贏股票?明明股票賺更快...專家「3點造成高勝率」:交易時間拉長的意外收穫
為什麼房子相較股票勝率高?
1、資金參與利用率
試想你有一筆500萬的資金想投資置產,你可以選擇投入房子or投入股票。
一般人如果想投股票,大多是會採用分批買進的方式,不敢冒然500萬直接一次投進去。但這樣做很容易面臨到的狀況是:可能你只投了350~400萬,股票即迎來大爆漲或大爆跌,你止住繼續投入資金、沒信心再加碼,於是就會有100~150萬的資金未能參與投資報酬。
但買房子,你就是一整筆資金(自備款)投下去參與市場,有點類似單筆買進的概念。由於資金全都砸下去了,就算膽戰心驚也由不得你,你只能選擇等待、相信時間將能為你帶來甜美果實。
常規來說,一個經濟正成長的國家,不論房子或股票,長期而言都是會上漲的。所以你「投入的資金越多、並且越早投入」,資產報酬都不會虧待你的。
2、變現難易度
除非你是買太冷門的股票(每天交易量不到10張的那種)或是極端值的價格,不然一般來說,股票幾乎一鍵就能出場,並贖回的資金在T+2日就會入帳。
但房子並不同。首先,你必須要把你的房子掛售於市場,在一般常態(非極度樂觀,非極度悲觀)的市場氛圍下,平均大概要花1~2個月的時間,才有機會遇到買方成交。
簽約到交屋,一般大概1.5~2個月才能結案,並且你到了那時才能拿到贖回的資金。
從你有動機賣房到拿到錢,前前後後大概近4個月。
有時你可能房子賣一賣,賣到後來,剛好資金缺口補足了或是售屋動機消失,於是就把房子收起來不賣了。放著放著,房子又跟著通膨漲了起來,算是意外的驚喜。
但股票由於太容易一鍵贖回,殺來殺去,最後往往都是追高殺低賠錢作收。
3、成交價的立即性
大多數的人都是相信「眼見為憑」。正因為這一點,所以當股市只要開盤,並且有大幅度的波動時,股民心情都會猶如搭乘雲霄飛車跟著上上下下。
而不少人因為股價資訊的即時性,喪失了冷靜地判斷,衝動地進行買與賣,最後發現走勢跟自己想得完全不一樣,莫名繳了不少學費。
但房子不一樣。雖然現在坊間討論房地產的社群很多,資訊也都很即時,但大多數人還是會想等內政部實價登錄刊載上去時,才甘願相信那是真的。
但等內政部實價登錄出來時,往往都已經2~3個月後的事了,雖然還是會參酌參考,但到時的情緒恐不會太過激昂,普遍還是能維持理性訂價/出價。
以上三項觀察,說穿了,都脫離不了人性。
人們常常會自以為聰明地對價格猜高猜低、常常會因一時的消息面而感到樂觀與悲觀,如果這時有個操作能快速解決你的恐慌,那你便落入了圈套,你的資產被別人接手,但最後卻換成對方坐享資產上漲帶來的雀躍感。
對了,本篇講的是勝率,而不是比較股票與房子誰的報酬較高。
若有挑對股票,股票絕對是比房子賺得還要多。但房子的優勢是可以槓桿,股票雖然也可以融資,但一般散戶普遍不太會這麼操作。
◎本文內容已獲Lin's竹北房產筆記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 1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較去年同期降溫逾四成 專家:這問題要先解決
▪ 房市霸王級寒流來了 房仲:剛性需求區也急凍
▪ 春節長假、新青安退燒影響 1月房市再吹冷風、買氣驟減逾三成
▪ 整天只想買台北市中心!他點出年輕人沒房主因 掀「眼高手低」論戰
▪ 新北1月房市交易棟數較去年同期減37.7% 「這3區」少最多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