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炒房效應 建築融資增速急凍 凸顯建商推案觀望氣氛濃厚
![中央銀行。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7/01/2/22943213.jpg&s=Y&x=0&y=0&sw=512&sh=341&exp=3600&w=948)
中央銀行昨(25)日公布7月消費者貸款餘額,受到平均地權條例上路等利空影響,建築融資餘額3兆2,135億元,月增僅74億元,年增率7.52%,為2019年1月以來、逾四年半新低。
央行統計顯示,7月房貸餘額增至9兆6,164億元,續創歷史新高,月增526億元,年增率4.73%,連兩漲並創四個月新高;官員指出,年增率走揚並非房市景氣熱絡,而是還款金額減少,推測是部分房貸族著眼股市熱絡,選擇「錢」進台股賺差價所致。
對於建築融資增速持續放緩,央行官員分析,除政府持續祭出打炒房措施外,國內外景氣下行風險升溫,以及央行先前連五季升息,墊高融資成本,都會影響房市買氣,況且,被視為打炒房「撒手鐧」的平均地權條例在7月1日正式上路,建商推案時自然也變得更加保守。
央行官員坦言,7月建築貸款增加金額跌破百億元規模,確實是過去較為罕見的情況,這也顯示房市利空齊聚,建商推案急凍、觀望氣氛濃厚。
至於7月房貸餘額年增率走揚,央行官員進一步說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基期因素。
回顧去年5、6月國內疫情嚴峻,看屋人數驟降,連帶影響房貸承作金額;去年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銳減,低基期導致今年7月的年增率擴大,並非房市反轉或回溫。
另外,央行官員指出,觀察大型銀行新承作房貸金額不多,還款數字卻明顯下降,導致房貸餘額進一步擴增,推測應與7月台股表現亮眼有關。
過去民眾手頭有餘裕資金時,可能會加速償還房貸,近幾個月眼見台股強勁,傾向先「錢」進股市、不急著償還房貸本金。
央行官員表示,央行先前公布7月證券劃撥存款餘額續創新高,且集中市場自然人(散戶)成交比重從6月的58.5%上升至60.9%,顯示散戶積極進軍台股,間接證實民眾償還房貸速度減緩,很可能是先把資金轉進股市、試圖賺一波價差所致。
▪ 基隆老屋只要300萬!買家一看屋況嚇壞 網笑了:海砂屋風格
▪ 她買台北郊區30年華廈牆壁有泥塊剝落 一查不得了…「海砂屋+凶宅」
▪ 房客只住一個月卻被追討一季管理費 房東耍賴:合約內有寫
▪ 房東擅闖房間提醒「太亂」 她換門鎖後引爆怒更遭提告這2項
▪ 大批網友哀號!「全台最重要7-11」突歇業 專家揭原因:不是租金漲價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