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中家具實驗室 掀起傳統工廠新浪花
【⽂.室內雜誌編輯部】
你是否曾想過,設計與製造兩個看似無交集領域,其實是有可能互補並相乘出嶄新價值?「幸中家具廠」已有53年歷史,以金屬桌腳以及家具起家,發展至今在台北和嘉義共有兩個工廠,服務範圍從台灣本島、離島至海外,是個從概念發想、實際產出至後續維護一手包辦的單位,以提供良好且全方位的顧客服務為宗旨。
也由於工廠主力發展金屬家具,而金屬又予人堅硬感受,因此幸中一向秉持堅實剛毅的「硬態度」承接每個委託,並多方嘗試將金屬和異材質結合,期待能夠成為伴隨台灣生活美學和餐飲趨勢一同成長的家具製造商。「長輩們個性務實且做事扎實,希望消費者使用我們的家具後能產生幸福感,再加上做生意講求信用,所以將工廠取名為幸中。」Sam如是說。
談及人生經歷,自幼生活於傳統產業中的Sam,認為這是個充滿能量的場所,只是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趨勢,製造業需要做出相對的回應,讓自己在瞬息萬變的潮流中站穩腳步,也才有機會嶄露新的頭角。畢業後Sam先在生產線學習了五年,發現自家工廠的製造硬實力無庸置疑,對於客戶的要求都可盡量做到盡善盡美,但好像欠缺了軟實力,當低價產品大舉搶市時,營運上即面臨挑戰;有鑑於此,他便負笈至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就讀產品設計相關專業,希望藉由創新思維將設計和製造兩端串起,使其相互對話,激盪出全新火花,替工廠的未來開闢更寬廣可能。
從家具廠到實驗室
從紐約回台後,Sam積極地想將設計思維植入製造產業,努力了四年卻發現遭遇卡關。「當時的我,一直想在製造流程中注入設計語彙,但思緒似乎有點被困住了,我好像跟心中的目標漸行漸遠。」於是,他毅然決然離開了工廠,與朋友創立「層層生活」品牌,將設計和行銷整合視為軸心,透過研發的模組化家具專利,使生活美學的自主性重回消費者手中,企圖更全面的觀察市場和大眾需求。這個過程讓他認知到過去未曾發現的幸中價值,因此,他再度返回自家工廠,一手成立了不畏嘗試、挑戰與碰撞的「幸中家具實驗室」,以掌握設計與製造資源的統合者之姿登場!Sam笑說自己就像一台拼裝車,這些東奔西走的經歷看似繞路,其實都是引領自己見識更多不同風景,鍛鍊心智也開拓了視野,並在家具實驗室中匯聚成完整的「面」。
隨心所欲展現品味:模組化家具
目前家具實驗室主要合作對象多為商業空間,Sam解釋道,因工廠早期便開始深耕商空,他遂以此為基礎進行延伸和優化,也由於商業空間的對外性,是消費者接觸美學、體驗家具的絕佳場域,成為與外界對話並展現實力的第一線。家具和硬體空間是相得益彰的存在,它們互相映照,取得視覺上的平衡之餘更需提供舒適的使用狀態。
現今商業空間在整體規劃脈絡上更著重於可變性、同時需突顯品牌特色,Sam強調,身為家具設計單位,他們不單只是滿足實際需求,更身兼軟體整合的角色,利用天馬行空的「企劃腦」融會對品牌經營的know-how,與業主和其他專業團隊一起討論專案內容,依據結論給予家具意象、材質等方面的建議,再藉由幸中擅長的「模組化家具」實踐畫面,並保有彈性轉換的餘裕,當舉辦聯名活動時可輕鬆變化椅背、桌面形象或質料,讓體驗更為沉浸,與大眾的互動也能更雙向。
圖片提供」幸中家具實驗室、室內雜誌攝影
閱讀全⽂請點連結,到interior官網探索
室內interior
《室內interior》是一本綜觀設計、人文、美學的雜誌,1989年創刊至今,以精粹而具觀瞻的視野,透析了空間與設計的定位,拉近台灣與世界的空間座標。雜誌內容選輯建築與空間作品的精彩實例。當期焦點主題採用中英雙語呈現,詳述設計概念、佈局規劃、美學精神,無論本土意識、國際觀、小眾口味,實驗性作品都能在此一平台競技。 《室內interior》除了精選原創設計作品,亦關懷文化與教育,雜誌收錄內容觸及生活美學、時尚、藝術、人文、設計、觀點等議題,同時擁有歐洲、美洲、亞洲等地的特約撰述和攝影專家,提供當地之設計、建築、藝術、文化、工藝與科技等深度報導,為讀者帶來多元視角,以及更豐富的閱讀思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