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老宅新姿態《新的旅程》

【⽂.室內雜誌編輯部】
位於台北的民生社區,因坐擁林蔭綠意、街廓規劃亦十分整齊,使其成為宜居之地,《新的旅程》一案即坐落於此。業主先前曾與瑋奕設計合作新居設計,雙方對於「美」有共同的追尋和信念,故再度委託團隊改造長輩居住的舊家。
重塑生活動線
方信原設計師提到,基地已約50年屋齡,戶外寬敞的庭院種植了一棵松樹,周遭的草坪卻因路旁茂盛的路樹遮擋住陽光,導致植被枯黃、毫無生氣;另一方面,又因單一出入口的設定關係,當訪客登門拜訪時,皆必須經過長輩的主要活動空間,私人生活容易受到干擾,有鑑於此,動線擘劃是本次改造計畫的首要重點,透過場域的再配置更大的彈性。

綜觀本作原貌,停放重機、擺放賽車裝備及其他日常物品的儲物室緊鄰戶外庭院,雖裝設了可完全開闔的折窗結構,但因空間與大門互不相通,彼此無法有效串聯。

方信原將儲物室改為業主與朋友聚會、交流的交誼區,再重新調整入門後的方向性,保留長輩習慣通行的出入口以及松樹景觀,但將無法接受陽光照射的草坪區新闢為通往交誼區的路線,同時於庭院增建兩道結構牆,其高度維繫了社交空間的隱私性,不過,精準的分割語彙保有視覺穿透感之餘,更巧妙地將全景一分為二,並利用平台量體鏈結內外。戶外園藝經過設計團隊的巧手修整,以植生牆重現,蔥鬱綠意與城市景致相互映襯,讓家宅充滿生機。

簡約卻富含變化
進入居者主要的活動空間後會發現客廳底牆為弧形曲線,方信原進一步解釋,此道形似拋物線的牆體收整畫面,令視線圓滑且延伸,放大體感之餘,無形間也兼具了指引效果;考慮到房屋樓高較低矮,再加上中央有一支不可拆卸的T字樑,設計師刻意增建另一支假樑構成「田字型」的天花板形式,並將其以傾斜角度呈現,塑造出「屋頂」意象。

其對稱型態顯現出設計團隊追求嚴謹結構之美的堅持,而斜天花亦有助於拉抬空間高度;而中島島台則布局於十字型樑的居中,塑造一種平衡卻具戲劇性的畫面張力。

圖片提供」瑋奕設計
閱讀全⽂請點連結,到interior官網探索


室內interior
《室內interior》是一本綜觀設計、人文、美學的雜誌,1989年創刊至今,以精粹而具觀瞻的視野,透析了空間與設計的定位,拉近台灣與世界的空間座標。雜誌內容選輯建築與空間作品的精彩實例。當期焦點主題採用中英雙語呈現,詳述設計概念、佈局規劃、美學精神,無論本土意識、國際觀、小眾口味,實驗性作品都能在此一平台競技。 《室內interior》除了精選原創設計作品,亦關懷文化與教育,雜誌收錄內容觸及生活美學、時尚、藝術、人文、設計、觀點等議題,同時擁有歐洲、美洲、亞洲等地的特約撰述和攝影專家,提供當地之設計、建築、藝術、文化、工藝與科技等深度報導,為讀者帶來多元視角,以及更豐富的閱讀思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