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愛拾荒媳崩潰!整理師教說這句「金孫沒空間」馬上收乾淨
公婆喜歡從外面撿別人不要的東西回來,別人的二手用品也在收,總說有天會用到。我該怎麼辦?
你有斷捨離的理由,同樣的,他們也有拾荒和收集二手貨的理由,我的推論如下:
一、 他們的價值觀是「勤儉節約」,珍惜物資是體現這種價值觀的具體做法,而這麼做能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二、 他們有強烈的匱乏感,害怕失去已經擁有的,同時又認為自己擁有的比想要的還少,所以物品再多也得不到滿足。
三、 他們退休後逐漸喪失自信,害怕未來沒有足夠的金錢購買物資,而收集物品能為他們帶來安全感。
四、 他們的需求層次較低,滿足點是「生存」,東西堪用即可,好不好用、乾不乾淨、居住環境是否因此變差,不在考量之列。
五、 他們老了之後想做好事、積功德,於是住家變成了物資轉運站,希望物品可以轉贈給某個有需要的人。
六、 他們的滿足點一致,而且拾荒和收集二手貨是兩人能共同參與的活動,說不定他們從中得到了你不明白的樂趣呢!
會樂此不疲,表示這麼做對他們而言利大於弊。你的滿足點可能是「舒適」和「尊重」,你認為他們破壞居住品質,某種程度上是不尊重其他的同住者,所以期待他們能夠改變。如果你是這麼想的,我完全理解。但誠如第一章所述,一件事情必須對他們夠重要,而且他們有信心可以改變,他們才會願意改變。
在這個簡短的提問中,我看不到讓他們改變的動機。假使房子是他們所有,他們更是愛怎麼住就怎麼住,除非有天災、人禍、疾病、意外、死亡等外部驅力,否則晚輩跟他們商量的著力點很小。所以你可以怎麼辦呢?看你圖的是什麼囉!
一、 圖一個安全與歸屬:
你在婚前想必知道公婆家的環境如何,但你還是願意搬進去;或者公婆是後來才變成這樣的,但你還是沒搬出去。這意味著你對「安全」(穩定)和「歸屬感」的需求大於「尊重」和「美感」,而你也試圖長期地配合並融入他們。既然如此,他們又何必改變呢?
二、 圖一個免費住所:
你不想跟公婆同住,但礙於買不起房,或是不想付租金和小孩的保母費,於是被先生成功勸說,自願住進了夫家。你得到了你想要的,而接受糟糕的屋況就是代價。世上鮮有不必付出代價的事。你住進別人家裡,卻期待屋主為你改變,我只能說有機會,但機率極低。我向來建議打「金孫牌」,就是因為金孫和公婆至少有血緣關係,他們願意為金孫改變的動機會高一些些。
三、 圖一個不被講話:
或許你會說,我是因為公婆年紀大了需要照顧,才被先生說服了搬進夫家的,不然親戚會說我們不孝。既然不被講話的重要性高過你對居住品質的嚮往,與先生的情感連結也高過你對其他需求的渴望,那麼,「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不過公婆能四處拾荒、收集二手貨,表示他們身體不差。可以的話,住在附近就近照顧,但保有各自的生活空間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你仍想賭賭看那極低的機率,不妨試著展開「非暴力溝通」,以下是對話範例:
一、 觀察且如實陳述:
「爸、媽,家裡二十五坪住了四個大人、兩個小孩。三個房間有一間是儲物間,裡面的東西已經蔓延到走道上了,連門都關不上。小孩目前跟我們睡,但是他們明年就要上小學了,會需要獨立的房間。」
二、 表達你的感受:
「家裡生不出小孩房讓我覺得很困擾、很無助。」
三、 認清自己的需要:
「東西越來越多,我有點難過,我原本期待可以跟小孩分房睡,不用四個人擠一間的。」
四、 表達明確的請求:
「我希望你們同意把儲物間清出來當小孩房,我會負責體力活,你們只要告訴我什麼要、什麼不要就好。」在表達自己的感受並確認公婆理解之後,你不妨進一步問問他們聽完這些話的感受,以及他們認為這個想法是否可行。例如:「我想知道你們聽到這些話以後有什麼感覺,以及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或是「我想知道你們認為清空儲物間的計畫可行嗎?如果不可行,你們認為是哪裡有困難?」等得到他們的回應之後,再來思考因應的對策。
(本文摘錄自《當整理卡關時:獨居、同住都能實踐的零雜物生活》,方智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