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坪數大縮水!中正區5年少1間套房 驚見這蛋白區上榜

高房價、少子化影響,國人購買住宅逐漸有小宅化趨勢。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實價登錄,統計近5年雙北地區房屋平均單價及坪數變化,以中正區小宅化最為明顯,5年間住宅平均坪數減少8.1坪,幾乎是少了一間套房的空間,減幅達18.9%。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近年來在貨幣寬鬆、低利環境的狀況下,雙北地區房價逐年攀高,薪資成長的速度遠不及房價上漲的速度,民眾只好轉向中低坪數、中低總價的住宅;其次則是國內家庭組成也發生變化,頂客族、小家庭成長為主流,不婚不育的單身族群也在增加,大坪數住宅需求自然逐漸減少。
觀察近5年雙北地區平均坪數減少最多的前五名行政區,坪數減少的幅度皆在14%以上,且房價都呈現上漲,漲幅最高達22.6%。
陳金萍表示,2018年中正區平均單價為76.0萬元,平均坪數則是42.6坪,但到2022年,平均單價已經突破8字頭,上漲至87.4萬,但平均坪數卻大減8.1坪來到34.5坪,顯示民眾在購屋負擔能力未明顯提升的狀況下,選擇較小的住宅減輕總價負擔。
台北市同樣上榜的還有萬華區、士林區以及中山區,萬華區平均單價從45.3萬漲至54萬,平均坪數卻從原本的35.0坪跌至28.8坪,減幅高達17.7%;依序上榜的士林區及中山區雖房價漲跌幅相較穩定,皆維持在10%之內,但坪數減幅卻都超過一成五,小宅化趨勢明顯。
綜觀坪數減少幅度最高的前五名行政區,不難發現多是北市蛋黃區,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向被視為蛋白區的樹林區也榜上有名。陳金萍分析,蛋黃區高昂的房價促使人口外流至蛋白區,與2018年相比,樹林區的房價漲幅高達22.6%,而平均坪數卻減少14.6%,減少了約6.5坪居住空間,約等於少了一套雅房的空間,是唯一上榜的蛋白區域,顯示小宅化趨勢已不侷限於蛋黃區。
陳金萍分析,雙北市房價高,受限於購屋預算考量,不少購屋族直接以總價作為購屋標準,讓低總價、低自備款的小宅成為市場最吸睛的產品,加上社會型態的變遷,小坪數住宅更能符合現代人需求,無論是小家庭自住,或是長期置產投資都十分吃香,讓小宅成為目前市場主流。
▪央行理事會明登場…銀行高層曝「大型行庫3警訊」 喊話:房市別再打了
▪遺囑對不動產繼承影響大 律師建議這三類人預立
▪何時回穩?不動產專家指「房市將由中南部領跌」 短期內市場有1變數
▪裝潢後發票要記得!備齊5資料、賣房時可免繳「百萬稅金」
▪月薪10萬「收支比」合規才有貸款8成? 資深房仲推估「月收需達這數字」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