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蓋房就能壓低房價?他喊「大眾消費品化」遭網嘲:蓋郊區給鬼住?

大量蓋房增加供給會造成什麼影響呢?一名網友發文,提議用低成本大量蓋房,增加房屋供給,將房屋「大眾化」,對此,不少網友提出這麼做的難處,認為沒有建商願意蓋,台灣也沒那麼多地可以提供。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提議將房屋「大眾消費品化」,先使用低生產成本的建築新科技蓋房,大規模蓋房生產,增加房屋供給,影響有房族手上物件的行情、失去囤房等價值儲存的金融特性,但房屋大眾化能讓所有人都有房屋住,詢問網友們對於此想法的意見。
此文一出,有網友認為沒有建商願意蓋,更沒土地,「老屋沒持有成本,建商也覺得容積太低沒賺頭」、「蛋黃蛋白沒地,蛋殼沒人敢蓋」、「原料土地你拿的出來嗎」、「土地哪裡來,沒土地你蓋給鬼?有土地不繁榮沒交通沒就業沒機能的地方,你蓋給鬼買嗎」、「銀行縮成這樣哪個建商敢蓋,而且第一季建商開始不買地了」。
但也有網友認為這是好提議,台灣土地其實很多,「其實這是比較合理的讓房價下降的方法,本來就是狂蓋房價就下來了,但是政府要自己出馬,建商不會這樣做」、「除了台北,其實土地超多,七期過高速公路就農田,台灣農地多到不可思議,但利用率又超級低」。
也有網友很多地區供給率也高,但影響不到高房價,「淡水蓋再多也不會影響台北市房價啊,要改變市價要徵收老房」、「有啊,A7、淡海跟57蓋票不就像你說的那樣」、「其實大家說的東西,對岸不是就那樣,強制徵收,大量商品房,房價還是很高」。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