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台北體感降溫 市府新建公有建築物 自今年2月起應達標1+等級
全球暖化現象導致夏季持續高溫,據統計近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攝氏1.2度C,台北市上升平均溫度高於全球達1.8度C。因都市化、熱島效應及盆地地形等影響,造成台北市夏季特別悶熱,因此將以由公而私、先新後舊、先示範後要求等概念推動低碳家園。推動低碳家園三個策略包括「體感降溫減碳」、「建築能效降碳」、「密集綠覆固碳」,其中針對建築能效要求,台北市政府已經領先中央淨零碳排政策期程,由公部門帶頭做起,要求市府新建公有建築物,自今年2月起應達標1+等級。
「體感降溫減碳」,是以增加開發基地綠化面積及覆蓋率來達到水綠降溫,或是透過建築物退縮及棟距加大達到通風散熱,亦或是增加連續性的樹木、騎樓等空間打造涼適的戶外環境,讓市民有意願外出活動休憩。都市發展局局長王玉芬表示,已經啟動「都市降溫宜居家園專案計畫」,針對綠容積、密集綠覆、深陽台及連續遮簷設施之建蔽容積計算方式,進行專案都市計畫擬訂,預計2024年完成法治化程序。
「建築能效降碳」,是透過建築能效的管制,進而減少碳排放,舉例而言,在2022年8月北市已要求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的新建建築物,建築能效標示應達1級,2025年起需達1+級,換算下來一年可以節省16,309公噸的碳排放,約67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固碳量。
都發局表示,為加速建築能效降碳政策的推動,北市已要求今年2月起市府新建公有建築物應達標1+等級,2024年5月起將要求非市府所屬公有建築物應達標1+等級;私人建築部分,將在2024年7月起勸導私有新建建築物應納入建築能效評估。
至於,針對建築物在申請建築能效等級衍生費用部分,根據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指出,經過案例實際計算結果,空調型建築(如辦公大樓)工程造價應不會高出1.5%,而非空調型建築(如住宅大樓)工程造價幾乎不增加。
「密集綠覆固碳」,是以增加綠化的方式來達到降溫的效果,例如:增加林蔭大道、具雙排植栽的人行道、喬木眾多的森林公園等,可以由公部門主導由公共空間著手,從點、線及面來建構台北市的綠色基盤,達到降溫的效果。
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以來以「永續.共融.希望.首都」為施政核心價值,都市發展局延續「永續城市」面向,提出台北低碳家園三策略因應全球暖化議題,將台北市打造成永續宜居、幸福淨零城市。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