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右昌:檢討預售屋信託擔保機制
近來部分預售屋建案發生爛尾樓問題,引發外界關注。內政部長林右昌昨天指出,針對預售屋信託擔保機制,接下來的精進作為會兼顧保護購屋者及確保預售制度順利運行,目前朝三大原則討論。
首先,政府會優先保障預售屋購屋者權益,明確規範購屋者所繳價金,應使用在實際工程興建項目中,避免工程未動工或興建初期,買方所繳價金因支付管銷費用而遭到用罄。
第二,為確保現行預售屋制度可運行,將研議價金動支時間合理性,例如在地下室開挖階段或地下室完成階段後,才可開始動支預售價金,以維持預售制度精神,並合理運用預售價金。
第三,若建商無法依約完工,買方所繳價金的信託財產不得強制執行,建案土地或地上物遭法拍時,買方有優先受償權,以保全購屋者權益。
林右昌指出,這些研議方向都會再進一步邀集各方討論,凝聚共識。
近來爛尾樓建案時有所聞,外傳內政部將針對預售屋信託擔保機制祭出嚴格管控,引發建商反彈,擔憂將加重建商財務壓力,甚至可能轉嫁到房價,內政部昨表示,會兼顧保護購屋者及預售制度順暢。
建商對此回應,這是好事但政府檢討錯對象,且可能發生三大不良影響,包括預售制度恐名存實亡、引爆中小型建商資金斷鏈,且房市出現寡占局面,對消費者更不利。
建商指出,爛尾樓事件過程中,第三方銀行、建經公司的審核機制為何沒發生作用,可讓極少數不肖業者透過強制執行等方式拿走消費者的預售價金,才是關鍵。
建商說,極少數不肖建商因工料雙漲,導致建案未能完工,若政府因極少數業者的個案情況,將建商動用建案預收款的限制門檻一再拉高,如「地下室完成後才可動支預售價金」,將出現三大影響。
第一是國內預售制度「名存實亡」。第二是小建商資金斷鏈,恐引發倒閉危機,連帶金融系統也會出現連鎖效應。
第三是未來不動產開發產業只有資金雄厚的大公司才做得起來,產業大者恆大的情況加劇,大建商對市場話語權、控價權更高,不利消費者。
建商強調,預售屋信託擔保機制旨在防杜不良建商惡意倒閉,但機制中,建商需付給第三方如銀行或建經公司信託費和管理費,審核機制卻未發揮作用,即第三方把關角色失靈,款項還是被不肖業者提領走。
▪ 基隆老屋只要300萬!買家一看屋況嚇壞 網笑了:海砂屋風格
▪ 她買台北郊區30年華廈牆壁有泥塊剝落 一查不得了…「海砂屋+凶宅」
▪ 房客只住一個月卻被追討一季管理費 房東耍賴:合約內有寫
▪ 房東擅闖房間提醒「太亂」 她換門鎖後引爆怒更遭提告這2項
▪ 大批網友哀號!「全台最重要7-11」突歇業 專家揭原因:不是租金漲價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