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語彙結合的圖書館
【文.室內雜誌編輯部】
《文化之樹Kulturbaum》是成立於1984年的圖書館,距大教堂僅一步之遙,其藏書量超過36000本,是整個埃伊薩克河山谷的著名地標。由於本作前身是金融大樓、法院和部分監獄等場域,於是設計團隊將原有建築進行修復,並加入嶄新語彙,打造新舊結合的閱覽空間。特別的是,設計團隊在前法院以南的建築空隙間,將水泥如樹枝般傾斜延伸至舊建築,建立兩者關係。
為解決三座建築間在高度上的差異,設計團隊延伸建築結構塑造輕微坡度,同時置入兩座樓梯垂直連接;封閉的防火梯,除了作為各樓層緊急出口,亦垂直連結新大樓;開放式樓梯則沿著重心設置,當人們穿梭在各樓層,能夠享受周邊的美麗景色。藉由上述收縮與擴張等形式,保障整體建築連貫性,並根據周圍結構重組適應,滿足場域機能。
新舊結合的動線規劃
進入室內,設計團隊捨棄傳統的書架系統,在混凝土外牆和木板之間置入雙層鑲板,垂直分布於廁所、書櫃、固定長凳、桌子等區域,滿足機能並營造溫暖氛圍。
設計團隊透過細膩思考保障動線的流暢性,從1樓通過資料庫進入新大樓,映入眼簾的是四層樓高的寬敞接待區,南面則是報刊雜誌區;2樓小說區規劃開放式空間,可通往舊建築(前金融大樓、前法院),以及通往上層的樓梯、電梯;3樓主要是非小說/論文區,與金融大樓相連、4樓則規劃多功能室和文學區;廁所、清潔室、儲藏區和諮詢台則均勻分布在各樓層。
前金融大樓入口,主要面向大教堂廣場,在1樓除了北(主)南(次)兩個入口外,還設立資訊中心、書籍借還區和衣帽間等場域;2樓設有辦公室,3、4樓則規劃非小說、論文區以及多功能室,可通過特定樓梯和電梯抵達。
前法院1樓主要規劃服務空間,包括自動化倉庫、24小時借還區、外部櫃檯、衛生間和技術室等場域;2樓入口位於建築南側,穿越走廊東側是兒童區,遊戲室則位於走廊西側,繼續前行是以兒童區為背景的壁畫室,多功能室位於東邊,數位資源區在西邊,以明暗場景的變化,展現獨特風格;北面兒童區規劃得較為隱蔽,並放置書籍、玩具等裝飾,既保障隱私,亦給予足夠的活動空間。
幾何線條 多變光影
設計團隊考量閱讀、書籍維護等因素,特別注重在自然採光的規劃,首先在斜屋頂上設置兩個大天窗,以便引入光線;接著在建築南牆裝置百葉窗防止直射光線,並置入高挑至天花的書櫃牆,成為天然的連續護壁板,保護這座知識寶庫。
圖片提供/Carlana Mezzalira Pentimalli
閱讀全⽂請點連結,到interior官網探索
室內interior
《室內interior》是一本綜觀設計、人文、美學的雜誌,1989年創刊至今,以精粹而具觀瞻的視野,透析了空間與設計的定位,拉近台灣與世界的空間座標。雜誌內容選輯建築與空間作品的精彩實例。當期焦點主題採用中英雙語呈現,詳述設計概念、佈局規劃、美學精神,無論本土意識、國際觀、小眾口味,實驗性作品都能在此一平台競技。 《室內interior》除了精選原創設計作品,亦關懷文化與教育,雜誌收錄內容觸及生活美學、時尚、藝術、人文、設計、觀點等議題,同時擁有歐洲、美洲、亞洲等地的特約撰述和攝影專家,提供當地之設計、建築、藝術、文化、工藝與科技等深度報導,為讀者帶來多元視角,以及更豐富的閱讀思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