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房全是台積電的錯?專家「是結構出問題」:不能只獎勵少數職業

看到Dcard這篇文章「台積電讓台灣年輕人買不起房」...曾幾何時,「買房」對台灣人來說,是一種努力後的必然結果。上一代人只要有份穩定的工作,咬咬牙貸款個十幾二十年,總能換來屬於自己的小公寓。但今天,這個夢,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早已變成遙不可及的奢望。
近十年,台灣房價全面起飛,從北到南、從蛋黃區到蛋白區,幾乎沒有一個地方逃過漲勢。
而提到這個現象,台積電成了不得不提的關鍵詞:新竹房價早飛天,台南、高雄一設廠,連原本平價的舊社區都瞬間翻身。
很多人因此對台積電產生矛盾情緒,說它壓縮在地人的生存空間、讓年輕人買不起家,但這樣的怪罪,其實過於簡化了問題。
說實在的,如果今天沒有台積電,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早就岌岌可危。
台積電讓世界看見台灣,它是我們的國安資產,是全世界都搶著要的供應鏈核心。我們不能在需要它的時候喊它英雄,在它帶來外溢效應時卻只想找戰犯。
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它帶來的不是只有正面光環。
當高科技產業大量設廠,政府用盡資源「招商引資」,土地、交通、教育、住房等各種公共資源都往這些區域傾斜,那些原本住在當地、薪資水平無法跟上漲幅的居民,就會被邊緣化,甚至被迫遷移。
這不是台積電一間公司的錯,而是整個政策設計沒有跟上的結果。
你不能叫一個文組畢業生、服務業工作者、創業者都去當工程師,因為這社會本來就需要多元角色來運作。
但當社會只獎勵少數職業,而剝奪其他人的基本生活機會,那就是結構問題了。
◎本文內容已獲潘柏彥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有錢人不買房了!內行曝轉買「土地」:不是為蹲開發、是建立資產防線
▪年薪5百萬才算中產?他貼國發會研究打臉:買不起房不是因為薪水低
▪房市泡沫化是必然?網提「5關鍵」:一定會出現M型化趨勢
▪6百萬房已經翻倍...但要換房好難!專家:1間自住、2間以上才有翻身可能
▪租房人生才輕鬆?專家:租金正落後補漲 按公式恐倍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