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放款還有兆元空間 金管會:沒有滿水位的問題
![金管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4/09/03/98/30415634.jpg&s=Y&x=116&y=64&sw=1100&sh=733&exp=3600&w=948)
購屋族「一貸難求」惹民怨,金管會昨(3)日表示,銀行法72-2條不動產放款限30%是以動態調整的「比率」做控管,沒有所謂「滿水位」或「額度已滿」,呼籲國銀應將資源放在無自用住宅的民眾購屋需求上。以7月底金管會數據推估,若要達到30%法定上限,整體國銀還有逾兆元不動產放款空間。
據金管會截至7月底統計,計算銀行法72-2條,分子不動產放款餘額是14.79兆元,分母總存款加金融債餘額是55.85兆元,整體本國銀行平均比率是26.47%,等於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會多出5,585億元不動產放款空間。
若依國銀警戒水位28.5%估算,還有約1.12兆元放款空間;若是以30%法定水位則有逾1.9兆元空間。但這不動產放款水位尚未包括「已准未撥」部位,若將這塊計入,可能放款空間會更少。
民營銀行主管私下說,這波從7月初開始在銀行圈蔓延的房貸「緊」報,是因房貸量衝太快,如大水倒灌,一時無法消化,有行庫、大型民營銀行已逼近72-2條28%內部警戒水位,被迫快刀斬。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當初訂定銀行法72-2條的30%限額,是不希望銀行放款過度集中在不動產,因不動產授信天期長,銀行存款與發債資金天期短,也有流動性控管比率的監理意涵。
近年出口暢旺,銀行近三年存款大增了11兆元,平均每月增加3,000億元,分母不斷增加,分子也自然增加,各銀行不可能踩紅線,會動態控管,所以沒有滿水位或額度已滿的概念。
他坦言,金管會的確有收到民眾陳情房貸,會請銀行儘速處理,重點是銀行要落實客戶盡職調查,確認是無自用住宅的需求。
▪ 基隆老屋只要300萬!買家一看屋況嚇壞 網笑了:海砂屋風格
▪ 她買台北郊區30年華廈牆壁有泥塊剝落 一查不得了…「海砂屋+凶宅」
▪ 房客只住一個月卻被追討一季管理費 房東耍賴:合約內有寫
▪ 房東擅闖房間提醒「太亂」 她換門鎖後引爆怒更遭提告這2項
▪ 大批網友哀號!「全台最重要7-11」突歇業 專家揭原因:不是租金漲價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