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正義解方 社會住宅披荊斬棘找出路

政府推動社宅政策,身為第一線推動單位、國家住都中心副執行長柯茂榮分享各種情況,包括民眾侵占國有地、擔心壓低房價、沒有停車位等,面對各種光怪陸離現象,柯茂榮早已練就一顆「強心臟」。 中央社
政府推動社宅政策,身為第一線推動單位、國家住都中心副執行長柯茂榮分享各種情況,包括民眾侵占國有地、擔心壓低房價、沒有停車位等,面對各種光怪陸離現象,柯茂榮早已練就一顆「強心臟」。 中央社

邁向社宅之路1

新北一場社宅預定地興建說明會上,居民聲嘶力竭地抱怨公共停車場恐消失,還驚動市議員及立委關切,負責執行的住都中心只得調整設計圖,將地下3層規劃為地下4層,提供更多車位,光是多挖這一層,要額外花新台幣1億元經費,新增的30個車位,換算成本達300萬元。

這是住都中心推動新北市汐止區「崇德好室」社會住宅時發生的真實場景,即使社宅預定地為一塊平整空地,沒有拆遷爭議,還是引來居民怨聲載道。

攤開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網站陳列的社宅說明會會議紀錄,不論雙北、桃園還是台中,居民似乎有志一同,念茲在茲的都是「會不會造成周邊房價下跌」、「社宅住戶有部分是低收入戶,會不會影響當地居民素質」等負面印象。

「與民爭地」成阻力 社宅推動披荊斬棘困難重重

放眼北中南推動社宅的案例,幾乎都遇到重重阻礙,中央社團隊採訪了具有推動社宅實務經驗者,均不約而同地回答,「民意」也是一大阻力。

國家住都中心副執行長柯茂榮舉例,軍方握有較多土地,但上面大多有違占、違建等情況,甚至住戶直接把圍牆蓋在軍方圍牆之上,還振振有詞說,不能拆他的「開心農場」。

面對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柯茂榮已經練就一顆「強心臟」,一派輕鬆笑說:「司空見慣了啦!」他直言,排除狀況需要時間,有些要經過訴訟,有些甚至得走上強拆。

前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也分享經驗,當年台北市府推動的38個社宅基地「去到哪裡都被反對」。

「每塊土地都一定有問題,沒有乾乾淨淨的」,柯茂榮語氣略顯無奈地說,用地取得困難,不見得是難在來源,後續協調問題才是關鍵,但也只能好好溝通,拜訪里長,與當地里民說明未來規劃,來來回回要開好幾次會,「協調至少要半年以上」。

社宅土地取得困難,柯茂榮認為是有個觀念沒辦法打破,就是民眾認為房價會被拉低,導致抗議很激烈,這情況在台南、台中都有案例。

國外社會住宅存量高 關鍵在社宅申請採輪候制

社宅推動之初,篳路藍縷,但時間證明一切。林洲民表示,當初廣慈社宅遭到激烈反對,房價是因素之一,如今周邊房價未受影響,同一批反對的意見領袖也對落成的廣慈園區鼓掌叫好,因為綠地、社福設施都非常完善,「這條路是值得的,也讓我相信,蓋好社會住宅,好宅就是豪宅」。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彭揚凱分析,國外社會住宅存量高,重要關鍵是採輪候制(waiting list),也就是登記排隊,社會大眾的殷切期盼形成龐大政治壓力,每天盯著社宅進度有無前進、何時輪到自己入住,讓所有政治人物、不論政黨,只要當選就得持續蓋。

事實上,內政部營建署已經規劃社宅採取輪候制,營建署官員表示,目前社宅的確是僧多粥少,估計最快在2025年的下階段興辦計畫全面推動輪候制。

寸土寸金找地難 社宅融入社區有解方

歐美國家推動社會住宅有百年歷史,日本則在二戰過後,投入興建社會住宅,鄰近國家韓國起步稍晚,但也自1980年代末期開始發展,時至今日,政府仍持續宣示大量興建的決心,如今韓國社宅存量已逼近8%。

台灣起步晚、動作慢,要在居住需求最高的雙北市尋求適合開發的基地,難度也更高,讓推動社宅之路更崎嶇,台灣社宅存量至今仍未能突破1%。

彭揚凱也說,台灣社會住宅政策「先天不足」,相較於國外投入興建社宅時,正值都市擴張的階段,且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台灣遲至2010年才起步,都市發展早已接近臨界,政府能量也有限,既然如此,更應參考國外,直接讓社宅融入都市開發的一部分。

彭揚凱分享國外做法,以美國為例,最常見的是給開發商容積獎勵,但要求釋出一定比例當社會住宅作為回饋,德國則鼓勵民間興建出租住宅,開發商能拿到更多優惠;此外,結合大型都市開發政策,如TOD模式,在捷運週邊興辦社會住宅也非常普遍,還能減輕居住者的交通成本。

除了TOD,林洲民表示,台灣人口結構走向少子化,以台北市老松國小為例,學生人數曾經破萬人,如今不到千人,這麼大的校地,所有權人是台北市政府,重新規劃後,「想要作醫院、警察局、社會住宅、托兒所,什麼都可以!」

青年弱勢都能安居 社宅與房市共榮非互斥

回首來時路,林洲民感慨說道,民間的阻力曾是最大難處,因為民眾把社宅貼上各式負面標籤,當作嫌惡設施,但隨著北市社宅逐步完工,居民看到社會住宅也能是「好宅」,房價不受影響,「今天回想,(難處)已經消除了」。

細看台北市社會住宅規劃,綠化及公益設施已是標準配備,內湖區舊宗段公共住宅及河濱公共住宅、中山區錦州街公共住宅等,有著垂直綠化、屋頂菜園、空中花園等綠意點綴。

建築規劃上,則考量人口結構及地方需求,配置不同空間,如文山區華興段公宅設有社區公共托育家園、老人日照中心,松山區健康公宅有托嬰中心、老福中心以及老人日照,萬華區福星公宅則有老人活動中心、身障日間作業設施、非營利幼兒園等。

有了良好的規劃設計,社會住宅不只接納了青年及弱勢家庭,更緊密與地方結合,補足原先欠缺的機能,成為加分項目。

數字會說話,房仲業者統計雙北市戶數500戶以上十大社宅,發現過去一年,周邊1公里內的住宅實價全數走揚,漲幅最大逾14%。

若要說社宅助長房價,林洲民認為,「不管房價是否上漲,社宅都要持續興建」,社會住宅是需要被照顧的市場,和房地產自由市場並不衝突,甚至在社宅存量極高的荷蘭、柏林,都同樣有房價高漲的問題。

他說,「與其抑制(自由市場),不如創造另一個平行的世界(社會住宅)」,期待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之下,台灣社會住宅能夠持續向前邁進。

房產新訊
獨/第七波打炒房成績曝光!五大類受限貸款 撥款金額只剩一成水準

獨/第七波打炒房成績曝光!五大類受限貸款 撥款金額只剩一成水準

房產新訊
第7波打炒房效果如何?央行11月最新數據出爐

第7波打炒房效果如何?央行11月最新數據出爐

房屋搜奇
哪一個房間格局比較好?網:風水師說「門跟窗戶不要面對床」

哪一個房間格局比較好?網:風水師說「門跟窗戶不要面對床」

延伸閱讀

在懸崖上 演繹陽光與陰影協奏曲

在懸崖上 演繹陽光與陰影協奏曲

獨/第七波打炒房成績曝光!五大類受限貸款 撥款金額只剩一成水準

獨/第七波打炒房成績曝光!五大類受限貸款 撥款金額只剩一成水準

第7波打炒房效果如何?央行11月最新數據出爐

第7波打炒房效果如何?央行11月最新數據出爐

哪一個房間格局比較好?網:風水師說「門跟窗戶不要面對床」

哪一個房間格局比較好?網:風水師說「門跟窗戶不要面對床」

相關新聞

房市冰河期來了 專家、房仲示警:2025量價俱跌

房市冰河期來了 專家、房仲示警:2025量價俱跌

容積獎勵放寬大利多來了 內政部估8,216棟老屋受惠

容積獎勵放寬大利多來了 內政部估8,216棟老屋受惠

2024年全台新建案總銷2.56兆創新高 均價每坪57萬

2024年全台新建案總銷2.56兆創新高 均價每坪57萬

商用市場迎豐收 工業地產交易量創歷年新高

商用市場迎豐收 工業地產交易量創歷年新高

今年全台狂推12.7萬戶 業者:房市走在鋼索上

今年全台狂推12.7萬戶 業者:房市走在鋼索上

七都房價全面下跌 永慶:2025估交易跌破29萬棟

七都房價全面下跌 永慶:2025估交易跌破29萬棟

熱門文章

台灣哪裡是退休首選? 網友狂推1縣市:六都輸了

台灣哪裡是退休首選? 網友狂推1縣市:六都輸了

空頭來了!李同榮:房市將修正到這時間 台南率先跌

空頭來了!李同榮:房市將修正到這時間 台南率先跌

頭份都買不起!年薪120萬竹科工程師嘆購屋夢碎 專家曝買房關鍵

頭份都買不起!年薪120萬竹科工程師嘆購屋夢碎 專家曝買房關鍵

11月國銀房貸壞帳激增 銀行示警:寬限期風險恐進逼

11月國銀房貸壞帳激增 銀行示警:寬限期風險恐進逼

「一直漲價連我也無法接受」 賴正鎰:這些區房價將略下修

「一直漲價連我也無法接受」 賴正鎰:這些區房價將略下修

台中市高收入族群買房買哪裡? 這三區占一半

台中市高收入族群買房買哪裡? 這三區占一半

商品推薦

一表看雙北新成屋走勢!台北兩極化發展 新北愈賣愈貴

一表看雙北新成屋走勢!台北兩極化發展 新北愈賣愈貴

2024全台推案量爆2.56兆歷史巨量 專家:小心明年這個「未爆彈」

2024全台推案量爆2.56兆歷史巨量 專家:小心明年這個「未爆彈」

新北發布明年公告土地現值漲6% 最貴地皮每坪高達264萬

新北發布明年公告土地現值漲6% 最貴地皮每坪高達264萬

住展:台北新成屋兩極化發展 新北愈賣愈貴

住展:台北新成屋兩極化發展 新北愈賣愈貴

空頭來了!李同榮:房市將修正到這時間 台南率先跌

空頭來了!李同榮:房市將修正到這時間 台南率先跌

量縮價穩 賴正鎰:明年房市推案量減3成

量縮價穩 賴正鎰:明年房市推案量減3成

房市急凍 明年推案看淡 業界大老評估減幅上看三成

房市急凍 明年推案看淡 業界大老評估減幅上看三成

賴正鎰看解約個案 應不會太多

賴正鎰看解約個案 應不會太多

搶搭危老獎勵末班車 建商3.7億買南陽街透天屋

搶搭危老獎勵末班車 建商3.7億買南陽街透天屋

台中四大高價宅 都在七期

台中四大高價宅 都在七期

11月國銀房貸壞帳激增 銀行示警:寬限期風險恐進逼

11月國銀房貸壞帳激增 銀行示警:寬限期風險恐進逼

央行打炒房打出逾放?投資客無法脫手使銀行逾放增加

央行打炒房打出逾放?投資客無法脫手使銀行逾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