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升有殼一族才懂的煩惱!房貸族最擔心的十件事 這一項遙遙領先
每月繳款日,你在想什麼?
好不容易存到一筆頭期款,買下自己的房,開心之餘,隨之而來則是每個月要面臨的房貸還款壓力,加上房價居高不下,購屋需背負的貸款金額就愈高。根據聯徵中心新增房貸資料顯示,國人房貸金額屢創新高,2020年1月疫情剛發生之際,只有1/4民眾房貸金額超過864萬元,但2021年1/4的房貸族房貸超過996萬元;意味著每四個人之中,就將近有一個人的房貸將近千萬元,比例創下歷年新高。《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近兩年來身上有房貸的人常討論及煩惱的10件事!

1、夫妻分攤方式
許多情侶、夫妻會選在婚前或婚後共同買房,協商好頭期款、房貸雙方負擔的比例。像是知名網紅「那對夫妻」2021年開心分享夫妻終於買房,Kim(京燁)霸氣寫下:「雖然房子的名字歸太太,但房貸我來扛」,創下10,958筆網路聲量。但也有網友苦嘆自己一肩扛下家中的經濟包括房貸,另一半則不願負擔,「我一個月也才賺4萬,要繳房貸要給孝親費要養小孩,沒想到現在還要多養一個沒用的累贅」另外,若是合繳房貸萬一離婚,還會衍生出夫妻財產分配等問題。
延伸閱讀:情侶朋友想一起買房?「合資買房」4種登記模式 優缺點報你知!

2、持續升息
央行繼3月升息1碼後,6月再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升息有助降低通膨、物價緩漲;但對揹房貸的人來說,則每月需負擔的費用就更多,以房貸1000萬、利率1.6%試算,30年房貸升息半碼,房貸負擔每月多出608元。房貸族紛紛說,「再升息,現在吃超商,馬上變吃土」、「真的很無奈,房價漲完、漲利息」,但也有網友認為,「升息是唯一抑制房價的手段,其他都沒用,房價漲勢應該會止住了」、「自己有繳房貸也希望升高一點,在原物料漲價下台幣要是再貶值,各種開銷也會更貴」。
延伸閱讀:房貸利率將創6年新高!升息是什麼?對房貸族有何影響?殘酷價差算給你看

3、生子或扶養父母
有房貸要還的人每月生活開支可能已經很緊縮,如果家庭成員再增加,需要再負擔孩子、父母的扶養費用,對房貸族來說更是加重經濟壓力,甚至有人因此猶豫該不該生孩子。「在林口買間房後,貸款約1,000萬,房貸3萬多左右,可以準備生小孩,但我老婆堅決不要,她覺得錢太少別生了」、「老公覺得孝親費是心意,婚前我也不覺得老公每個月給家裡兩萬有什麼問題,但最近討論夫妻財務的時候,提到未來生小孩需要托嬰,還有預計付房貸」。
延伸閱讀:揹房貸3年老婆失業又生二寶 他急問是不是要賣房子 ?網友百則留言狂給建議

4、無預警失業
房貸族一旦無預警失業,害怕的除了生活費、繳不出子女學費,最擔心的就是,包括購屋、建屋或修繕房屋房貸的本息。「因疫情影響,我們(夫妻)都失業一年多,他(先生)有兩台車,前兩天賣了一台名車,說賣的錢剛好給我還房貸」、「我看現在台北外面百業蕭條,平常出門都要排隊的早餐店也都門可羅雀,看到頓時覺得緊張,只要一想到每個月要還五萬房貸,心中便不勝唏噓」。
延伸閱讀:28K小資族想首購 可負擔房屋總價怎算?房仲:房貸超過月收30%先緩緩

5、造成生活品質變差
許多房貸族都有感的是生活品質被打折,無法隨心所欲的購物、吃喝玩樂。律師呂秋遠曾建議,「除非房貸可以控制在20000元以下,但是不容易。要犧牲生活品質去買房,除非房價一直漲,拿小房換大房,以後加入炒房賣房的行列,否則光是利息與壓垮生活品質,就會很可怕」。網友也說,「房貸就吃掉家庭收入的大半,生活品質也受影響」,但也有人認為,「雖然犧牲掉生活品質,但慶幸自己有提早買,不然現在要來買一定更辛苦!」
延伸閱讀:不只北漂租屋苦!南部租金漲幅最兇 租屋族嘆:真的不友善

6、急需大筆錢
房貸族每月都有房貸這筆費用固定要付,如果身上沒有留充足的緊急預備金,一旦發生意外狀況,像是生場大病、出車禍、婚喪喜慶等急需用到一大筆錢;又或是想買車、供小孩出國讀書,可能就拿不出多餘的現金流。網友抱怨,「結婚後薪水幾乎都用來還房貸,所以導致他沒辦法存錢買車」、「月薪7萬,年薪120萬左右,手上現金100萬左右,目前房貸2.5萬,一個月開銷1萬,目前是想買Ford Kuga但是又很想買油電車,心理好糾結⋯⋯」。
延伸閱讀:「媽寶男友」沒錢買房又嫌新北髒 還回:「我媽說要買就買台北市40坪」

7、無預警天災
一旦發生地震、颱風等非人為災害,房子遭損毀、房貸仍要持續繳,受災戶可能就會頓時陷入經濟困境中。「在我國中時,因為一場火災,把我們整個巷子裡的木造房子燒個精光,我爸媽大約從45歲開始才要背房貸,自從要揹房貸,我媽整天都會嫌東嫌西」、「揹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房貸,每個月房貸要佔去月收入至少1/3,這種日子要至少過20年,住的房子還怕遇到地震、火災等風險」。
延伸閱讀:震後房屋結構怎麼檢查? 結構技師:買房避免「921前蓋的住商混合大樓」

8、工作異動
買房後如果工作臨時有變動,像是被公司調派到外縣市、國外或是被迫放無薪假,也令房貸族感到困擾。「房子一買下去至少揹20年貸款,若換工作地點會很麻煩」、「年輕買了房子結果工作調動到外地,還是要在外面租房子」、「外面一堆無薪假跟公司倒閉,就算沒事的也會想要保留實力,誰會開職缺找人,那一年我月薪只剩4萬6,每個月要繳2萬5的房貸。然後老婆沒工作、沒收入,小孩剛出生。房貸才繳一年多,還有超過400萬的貸款要還」、「我本來滿有信心房貸可以承擔的了,因為疫情關係(放無薪假),我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延伸閱讀:房東都不愛租給誰?熱門關鍵字這3條件上榜

9、難隨意出國享受
出國旅遊從機票、住宿、交通等費用加總起來,一次至少萬元起跳,在沒有負擔房貸的情況下,一年至少可以隨心出國玩幾次,但揹起房貸後,手頭就變得緊縮。「因為買車加上房租或房貸,可能沒辦法到處玩,更別說經常出國旅遊」、「房貸、(小孩)教育費導致自己想幹嘛也是綁手綁腳,真的很羨慕妹妹大學畢業後賺錢到處出國玩,去年她又自己買了一台車,放假想去哪就去哪」。
延伸閱讀:露營要價1萬5貴在哪裡?豪華帳篷網喊「好盤」 懶人全因這些服務買單

10、還要還多久
房貸的借貸年限大多有20年、30年或40年,有人認為,「貸款年限越長越好」,不過也有部分民眾覺得,「貸越久利息越多,不划算」。一旦開始揹房貸,房貸族便開始倒數還完的時間,「在50歲時貸30年,還清時80歲」、「都70了,房貸貸30年,我繳完都100歲了!」、「身邊朋友都貸20、30年 最近聽到房貸可以貸40年,想說真假,去查一下原來是真的,等於30歲買房要還到70歲,還完也快掛了吧」。
延伸閱讀:三十而立「能買一間房嗎?」購屋總價十年多了400萬、房貸多揹5年

【網路溫度計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0年09月19日至2022年09月18日,共2年。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各大新聞頻道、社群平台、討論區及部落格等,針對討論『房貸族』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跟不上最新話題、聽不懂網路流行語?
小孩子才慢慢爬文搜尋,聰明人都在訂閱【網路溫度計Line Notify】
一鍵就訂閱,話題不漏接:https://urlink.io/j72VVVk8
有想看的排名主題?請不要猶豫告訴我們吧
提供題目►https://pse.is/JW2G2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豪宅限貸令 砍到換屋族
談年輕人買不起房議題 曹興誠稱「會被套牢害一生」:我50歲前沒有房子
不動產放款比 降到四年低點
財長:房地合一稅2.0上路 短期投機交易下降
房市吹冷風 4月房貸餘額創逾4年半最低增速
財長莊翠雲:房地合一2.0上路以來 短期交易減少15%
房屋稅繳了沒?財政部:受疫情影響可申請延期或分期
5大銀行4月新增房貸利率衝破2%大關 創14年新高
房市淡 公股銀房貸放緩
房市景氣冷颼颼 不動產龍頭銀行3月房貸餘額較去年底衰退
房價差不多!他買3房新屋的房屋稅 竟比中古大樓多4倍?專家點出「差距關鍵點」
政府打炒房 龍潭置產族改買這一標的
房貸補貼6月上路 專家:門檻太嚴格
房貸比價愈多愈好?為何超過3家反而影響信用
房貸族照過來!定額補貼6月1日開放申請 最快7月初領到3萬
退休還在繳! 房貸平均「還款297個月」創新高
40歲購屋 恐還款到退休
資助子女買房 留意贈與稅
房屋坍塌 應申報註銷稅籍
父母心疼失業兒 幫忙「代繳房貸」遭國稅局盯上
防銀行超貸 估價師公會推抵押權不動產估價範本
愈還愈慢 房貸期數297個月再創新高 40歲買房繳到退休
防超貸 不動產估價師公會要求投報不低於一年期存款率
房貸期數再創新高!40歲才買屋 恐當房奴到退休年紀
房貸期數297個月再創新高 40歲購屋人恐繳到退休
房屋稅約定轉帳繳納 帳戶應預留足額存款
房地合一稅收 首見連2個月衰退
個人重購自住房地 符合三項條件者可申請退稅優惠
房市景氣進入修正期 首見連兩月房地合一稅收衰退
房市三稅 前4月跌幅歷年最大
房市三稅目 兩位數下滑
交易冷清!房市三稅年減金額創紀錄
房貸利率創新高 專家教你輕鬆貸
男怨房屋稅比去年多5倍「要繳3000元」 網吐嘈:新成屋隨便繳破萬
打炒房 國銀不動產貸款降溫
新增房貸利率 七年半新高
稅單又來了、房子到底有多少稅?一表搞懂房屋6稅
買賣房屋繳稅好複雜 一表看懂常見房屋6稅
囤房大戶小心 七縣市房屋稅平均多繳近5千元
台中囤房稅今年5月開徵 11.6萬戶課1.2到3.6%稅率不等
囤房稅發威!七縣市大戶房屋稅平均多繳近5千元
房屋稅開徵!這七大管道都可繳 期限至5月底
熱門文章
房價與人口逆向成長 房仲:這兩都當心「買到套到」
房價為何跌不下來?華固鍾榮昌:建商學聰明了
台中年輕人為何愛移居太平? 房仲:有三大優勢
談年輕人買不起房議題 曹興誠稱「會被套牢害一生」:我50歲前沒有房子
房市當前有多慘? 金管會公布四大統計數據可見證
大台北114個停車場車位終身吃到飽只要49萬? 網曝幕後可能真相
不管房市轉空「這群人」就是要買房 專家曝原因
全台「半百老屋」達百萬戶!僅有少數家庭可住10年內房屋
平均地權條例子法7月上路!專家:死豬不怕滾水燙了
虛坪改革相準車位 台南漲最凶 專家揭坪數貓膩
六都行政區跌幅曝 專家:賴清德說房價在降是真的 只是跌得無感
「中科廊道」就業機會多 台中「這5區域」最吸人口移入
平均地權狠殺!建商推「低自備、成屋輕鬆付」 北北基房市撿便宜教戰
整理包/房貸補貼3萬元怎麼拿? 4大資格、申請方式、發放時間全攻略
房市淡 公股銀房貸放緩
【群揚青鳥之森】三千坪別墅社區 迎2025年三鶯線通車
台北版「九龍寨城」?信義路這大樓5.8坪店租3.8萬 專家憂一事
房市冷這十社區房價依然嚇嚇叫 最狂一年漲36%
分析新蘆線、環狀線捷運宅價格 這2站數字最親民
房價跌回來了?桃園1字頭區域比去年多1個
住戶開心了!士林雙溪花園海砂屋變黃金 分回條件曝光
SARS後都會區房價 這區20年漲3.5倍第一名
「實登」即是「實力」!「國泰雍萃」有價也有量
20萬社宅可達標? 李同榮揭數據:這政績灌水70倍
平均地權條例新法7月上路 預售屋交易量已大減 專家:預售期將拉長、衝擊豪宅市場
預算千萬內買房 北市只有這條路、還有機會領補貼
房價跌了?桃園1字頭區域比去年多1個 專家曝真實狀況
與大學生談居住正義 賴清德提租屋改口了:房價的確還高
房市景氣冷颼颼 不動產龍頭銀行3月房貸餘額較去年底衰退
勞動部多引進8千名移工?營造界:幫助不大、缺工嚴重恐導致房價續漲
房市慘!全台1-4月交易8.5萬棟、史上第三低
我能買台北哪一區? 房仲推「買屋力找房」輕鬆算
建商大老說話了! 華固鍾榮昌坦言:大選以前房市都不會好
不動產放款比 降到四年低點
200萬豪宅又多1棟!這買家砸3.7億 一次包2戶首泰信義
比照三峽大學城 塭仔圳發展不寂寞
竹北房價已跌近1成!「這縣市」才剛開始 專家曝:至少跌3成
脫北小資族新北買房 這兩重劃區人氣最旺
南科農地漲10倍 地方憂房價飆漲
Neo19退場後 房東宏泰集團用地號改名「A19」自己來
不想努力了?第1季房產移轉每3筆就有1筆是繼承
虛坪改革前須知 車位坪數藏貓膩有這兩原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