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厝阿明
賣厝阿明小檔案: 創作團隊:賣厝阿明知識+ 執行長:李國興 著作:《一圖秒懂1+2》、《房事Q&A》、《台灣厝買賣文化寶典》、《房事辭典》、《風水世家》 臉書粉專:「賣厝阿明」 臉書社團:「買房知識家」 官方網站:賣厝阿明

電費漲價、3種家庭卻能「越用越省」!專家教戰省電門道:1時段用電5折
月用700度每天只多3元?錯!專家揭『隱藏級距』害你多繳2000元...時間電價『這時段』用電直接打5折! 電價漲!這3種家庭反而能『越用越省』...台電不敢說的小資省電術曝光! 台電最新電價調整方案出爐,許多家庭開始精打細算,這次調漲採取分級距方式,用電量越高的家庭,漲幅就越大。 以一般小家庭夏季兩個月用電1400度(月均700度)為例,調漲後每月電費約增加85元,相當於每天多付不到3元。但如果是用電大戶,每月可能要多支出200元以上。 仔細比較新舊電價,可以發現夏季電價的漲幅最明顯,以331-500度這個級距為例,每度電從3.52元漲到3.7元,看似不多,但累積下來也是筆可觀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120度以下的基本民生用電僅微調0.05元,顯示政府仍照顧到弱勢家庭的基本用電需求。 面對電價調漲,聰明的用電策略就顯得特別重要。...

房仲不肯透露底價...怎麼談?內行曝3「殺價潛規則」:別糾結要買最低
「先生,這間房子最低到底多少錢?你不說我怎麼出價啦!」穿著拖鞋的阿伯一進門就大聲嚷嚷,我遞了根菸想緩和氣氛,他卻更火大:「你們房仲最會打太極拳了!」 這是我上個月帶看時的真實場景。 在這個行業打滾十年,我深刻體會到—房仲的「守口如瓶」不是耍心機,而是一場攸關信任的生存遊戲。 上個月,同事阿明帶看一間開價2080萬的公寓,客戶陳先生不斷追問:「屋主到底多少肯賣?」阿明一時心軟透露:「2000萬應該能談。」結果陳先生立刻砍價1920萬,理由是「你都說能談了,當然要再殺一點」。 最後這間房子以1960萬成交,諷刺的是,比陳先生的出價還高出40萬。...

不是凶宅但「有故事」能砍價?內行曝長期自住3條件:賺價差機會大
最近網友在找房子時,遇到一個特別的狀況。一間位於捷運站附近、屋況相當不錯的物件,開價頗為誘人但經過打聽後得知,賣家的家人10多年前曾在屋內因意外跌倒過世,不過這並非輕生案件,所以法律上不算凶宅,也沒有被特別註記。 雖然我個人不太介意這種事情,但總覺得應該謹慎一點,不知道該如何出價才合理?這樣的房子到底該不該買呢?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法律上的定義,根據台灣內政部的規範,所謂凶宅通常是指發生非自然死亡事件,比如自殺、他殺,或是重大事故致死的狀況。...

不買壽險房貸就過不了?銀行主管認「軟性綁架」曝內幕:民眾無計可施
「買房簽約前夕,銀行專員突然告知:『要貸7成得先買房貸壽險,不然我們不能保證喔!」高雄陳小姐看中一間總價1,275萬的預售屋,原本歡喜準備交屋,卻被銀行這番話澆了冷水。更讓她氣憤的是,利率還被拉高到2.8%,「根本是強迫中獎!」...

房貸利率越低越划算?專家搖頭「條件但書多」:綁約後成本恐更高
2025年5月房貸利率懶人包:首購族1.775%起,如何聰明選擇最優方案? 隨著央行貨幣政策調整,2025年的房貸市場出現明顯變化。本文將為您全面解析當前各大銀行房貸利率現況,幫助購屋族在眾多方案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貸款選擇。...

老屋最適合首購族?專家示警「容易用低價藏陷阱」:預售屋最被低估
網友提出一個問題:「月薪3.4萬,存款340萬,另外準備150萬裝潢款,想買40年以上老公寓,每月房貸希望控制在2萬左右,該怎麼買才划算?」這個問題道出許多中產首購族心聲,讓我們來分析這個案例。...

50年老屋比新屋更香!屋主親揭「不願都更」因:倒貼更多根本虧慘
在央行打房、房市冷卻的氛圍下,台北市精華區老公寓價格卻展現驚人抗性。 一名首批「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購屋者現身說法,揭露老宅市場的「沉默真相」——地段佳、稅賦低、零公設等優勢,讓老公寓成為精打細算族的隱性選擇,更直言:「都更?在台北現行稅制下,理性屋主根本缺乏動力!」...

預售屋提前4年完工...來不及籌錢!內行提2補救方案:適時止損避免斷頭
一位單親房仲業務在網路發文吐露心聲,表示自己去年咬牙用僅存的180萬自備款,簽下一戶總價1100萬的預售屋,原本預計118年交屋,但建商突然通知今年完工,讓他措手不及。由於房市低迷,業績不佳,加上背負100萬信貸,他陷入兩難——該解約認賠,還是硬著頭皮籌錢交屋?...

高齡化衝擊、孤老宅單季暴增2.6萬戶!專家:長者安居問題有巨大斷層
內政部最新統計揭露驚人趨勢!2023年第四季全國「僅老人居住宅數」首度突破80萬戶大關,達80.36萬戶,其中更令人憂心的是「孤老宅」(單人獨居)數量飆升至61.17萬戶,單季暴增2.6萬戶,創下2009年統計以來新高。這波「銀髮海嘯」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衝擊台灣社會結構。...

省吃儉用買房卻過更苦!傳產老闆嘆「是枷鎖」:資金、機會被房貸卡死
在鐵皮屋頂滴答的雨聲中,我蜷縮在工廠角落的行軍床上,看著手機裡朋友剛買的預售屋照片。那是2005年的冬天,我經營的傳統印刷廠正面臨數位化的衝擊,而台北房價正從SARS後的谷底緩緩爬升。當時用全部積蓄買下那間巷口透天厝的決定,如今看來與其說是理財智慧,不如說是時代給我們這代人的最後一張車票。...

低總價老屋抓交替...誰接誰冤!銀行經理曝「貸款真相」:砍到見骨是常態
「走路10分鐘到醫院、對面就是萬坪公園,這種黃金地段去哪找?」看著租屋網的物件資訊,林小姐心動不已。這間開價440萬含車位的老公寓,價格只有同區新案的三分之二,但屋齡44年的數字卻讓她猶豫:「真的能買嗎?」 網路媒體一推人說:「現在老屋一堆人搶,轉手絕對沒問題!」 業務還要求她先下斡旋才能談貸款。直到她問附近鄰居,才驚覺真相—這間「機能王」老屋,前手持有5年賠售50萬,銀行甚至只願貸5-6成......

房屋稅暴漲50%?專家「符合3點能節稅」:多屋族重傷、租屋也將受衝擊
今年五月,全台數百萬戶家庭收到的房屋稅單掀起一陣軒然大波。許多民眾打開稅單瞬間瞠目結舌,不僅稅額較往年暴增,更出現各種匪夷所思的錯誤:自用住宅被誤植為非自用、公共設施被獨立計稅,甚至因系統轉檔錯誤導致稅率異常飆高。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總經理 張惠山 指出,這波混亂迫使財政部緊急宣布,將自用住宅戶籍登記的補正期限延長至6月2日,試圖平息民怨。...

年輕人買房都靠爸?行家「不靠連門都沒」:不只贊助、也是家庭資產配置
「現在不靠父母,根本連廁所都買不起!」這句話在網路上炸開,道盡年輕世代的無奈。現在的房價30歲以下買房的人,有六成得伸手向爸媽要錢,平均每間房子頭期款,父母就幫忙扛了快30%。...

男友自殺房東索賠3百萬...租屋成凶宅同居人負責?房仲:合約通常未明確
新竹一棟普通的出租公寓,因一場悲劇成為法律戰場。去年八月,許姓男子在女友承租的屋內結束生命,房東黃女士認為房屋因此成為凶宅導致價值減損,一狀告上法院向李姓女房客求償300萬元。如今新竹地院判決出爐,駁回房東全部請求,判決書中的法理分析引發熱議。...

月薪10萬16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專家看「6都躺平地圖」嘆:沒別選擇
你的薪水在六都算「房奴」還是「躺平族」?「不吃不喝16年才能在台北買房?」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2025年殘酷的現實。最近買房社群一篇「月薪10萬在雙北只能當租房仔」的貼文引爆熱議,網友自嘲:「以前是30年房貸,現在是30年『頭期款』。」究竟六都的買房門檻有多絕望?哪裡還能找到「買房友善區」?本文用真實數據攤開「躺平買房地圖」,帶你看懂—你的薪水,到底買不買得起房?...

中古屋跳水求售...新成屋、預售屋將跟上?專家:部分已經出現盤整價
近期市場觀察到一個明顯趨勢:中古公寓價格出現鬆動,部分區域甚至出現降價求售的現象。這種狀況讓許多購屋族開始思考:當公寓價格持續下修,市場上的新成屋和預售屋該如何維持競爭力?...

預售屋迎殺價最佳時機!專家「6都+新竹讓利幅度曝」:把握8折特賣會
根據最新市場數據與專家分析,2025年六都加新竹的新建案(預售屋)房價因政策調控與市場盤整,呈現區域分化趨勢。以下綜合整理各區域現況與議價建議,供購屋者參考: 一、各區域預售屋價格現況與議價空間 1. 台北市:小幅修正,議價空間約5-8% 現況:2025年Q1預售均價較上季微跌5.4%,主因高價指標案減少,但精華地段如信義區、大安區價格仍堅挺。 議價建議:鎖定新推案潛銷期,爭取裝潢補貼或車位折扣,合理議價幅度約為開價的95折至92折。 2. 新北市:高價案支撐,議價空間約8-10% 現況:板橋、永和等精華區受捷運聯開案帶動,單價破百萬,但外圍重劃區如淡海新市鎮供給過剩,價格鬆動。 議價建議:避開過熱區域,優先選擇三重、新店央北等具交通題材的建案,可爭取開價9折至92折。...

硬要殺到7折才買...1年後連廁所都買不起!專家:這種人永遠買不到房
最近在房產論壇看到一則真實案例:一位購屋者去年看中某預售屋單價50萬/坪時,出價45萬/坪想買但買不到,於是抱怨房價太高要求政府打房。 如今同樣建案換約價已跌到40萬/坪(打8折),他卻改出價35萬/坪(打7折),結果從3月等到現在還是沒買到房子。這個案例引發熱議:「到底要等多久才能買到理想價位的房子?」...

房仲之亂掀改革!業者曝心聲「早就需要」:短期雖痛、但真正專業能出頭
「房仲之亂」反映的產業沉痾,近期社群平台爆發大規模房仲刪文潮,起因於新北市地政局開出罰單,針對成交後未下架的房屋廣告祭出6-30萬元罰鍰。 這波「房仲之亂」表面看是業者手忙腳亂刪文,實則揭露長年存在的三大亂象:...

房仲帶看說有租客是假的?內行曝3不成文真相:小心屋況有大問題
最近想買中古屋,連續看了兩間房子,遇到一個奇怪的狀況:兩位不同的房仲都說「裡面有租客,要另外約時間才能看」。這讓我忍不住懷疑——是真的有租客,還是屋主自己住在裡面怕尷尬?或者是房子有什麼問題不想讓人仔細看? 為什麼中古屋市場這麼多「帶租約」的房子? 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第一次聽到時覺得合理,但連續兩間都這樣就讓人起疑。房仲給的理由總是「租客隱私要尊重」、「要配合租客時間」,但身為買方,我連房子實際狀況都看不到,怎麼判斷要不要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