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與歸家的交匯點《旅人之屋》

【⽂.室內雜誌編輯部】
這是一座靜待歲月流轉的居所,業主旅居海外,期盼於在台灣的時光能享有一方專屬天地,既能稍作歇息,亦可與親友歡聚,因此選在鄰近高鐵站的生活圈購置在台期間的驛居之所。

設計師談到,整座家居規劃思維偏重在給予居住者安頓身心的歸屬感,以及招待親友等功能。考量使用人口單純,業主需求簡單,鍾情簡約設計,十分重視衛浴空間規劃,因此全案關注簡單明淨與動線流暢,除了寢室與招待親友的公共區外,衛浴空間的設備完善、尺度寬敞,亦成為規劃重點。
重立空間脈絡
綜觀平面,腹地呈方正格局,出入口位於一隅,原始規劃以客廳為核心,兩側各設一間浴室,前後串聯三間臥室,格局瑣碎不僅壓縮了每區的空間感受,也令全屋動線顯得緊湊。

新規劃上,先廓清空間,設下一道區劃房區的片牆、一座與管道間、書櫃結合的柱牆,將全屋精煉為三大區塊——結合衛浴與客廁的盥洗區、聯動客餐廳與烹飪機能的核心生活區,以及配置閱讀角的休憩區,刻意與牆面脫開的動線規劃形成迴轉路徑,不僅更加利於運用每個角落,也建立了清晰的空間層次。

原廚房設於客廳後側,回家後須先穿越客廳方能抵達,不僅影響動線流暢度,烹飪時油煙也易滯留於室內。為優化格局,設計師將廚房挪移至對側,使烹調、用餐、起居依序展開,廚房配置嵌入式酒櫃,料理區沿著壁面布置,並結合收納機能,以容納飯鍋、烤箱與冰箱,使餐區與烹飪動線複合,整合出開闊的公區場地。重塑生活動線後,一人獨享的空間更加舒朗,招待三兩親友小聚時,享有舒適聚點。
通往寢室動線的休憩區,是收納與閱讀空間,嵌架在櫃體與結構柱之間的1.4米長的書桌,供屋主辦公之用,後側的壁龕式書櫃提供文件、書籍的收納功能。
柔化動線轉折
設計師談到,考量業主差旅需求及重視衛浴空間,將原本分散在客廳、臥房的雙衛浴,整合至廳區左側,比鄰入門玄關,並改為1.5套衛浴空間,分別作為業主私享的盥洗空間、方便賓客的公用客廁。為柔化動線,採用弧角修飾牆面轉折,避免銳角對空間視覺造成干擾。與此同時,弧形牆線因勢而生,在流暢走線下牆體微微退縮,為長桌邊緣預留舒適動線,使公區更顯柔和雅緻。

圖片提供」周正峰設計工作室
閱讀全⽂請點連結,到interior官網探索


室內interior
《室內interior》是一本綜觀設計、人文、美學的雜誌,1989年創刊至今,以精粹而具觀瞻的視野,透析了空間與設計的定位,拉近台灣與世界的空間座標。雜誌內容選輯建築與空間作品的精彩實例。當期焦點主題採用中英雙語呈現,詳述設計概念、佈局規劃、美學精神,無論本土意識、國際觀、小眾口味,實驗性作品都能在此一平台競技。 《室內interior》除了精選原創設計作品,亦關懷文化與教育,雜誌收錄內容觸及生活美學、時尚、藝術、人文、設計、觀點等議題,同時擁有歐洲、美洲、亞洲等地的特約撰述和攝影專家,提供當地之設計、建築、藝術、文化、工藝與科技等深度報導,為讀者帶來多元視角,以及更豐富的閱讀思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