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舊建築的地震風險與挑戰

聯合新聞網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 戴雲發
▌圖由中力都市更新提供。

台灣屋齡高、不耐震的老舊建築遍地可見,經內政部房屋稅籍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地區超過三十年的老屋更高達七成,對於這些危險不耐震的老屋如同和大地震賽跑。

近日花蓮強震後震出台灣斷層隱憂,氣象局曾預估未來五十年出現規模大於6.5的大地震機率達99%,其中台灣四大地震帶,包括台南與嘉義六甲斷層、北部山腳斷層、花蓮外海隱沒帶,及花東縱谷斷層,都必須加強警戒。其中,全台斷層中最需特別留意的正是大台北盆地下方的「山腳斷層」,由於斷層貫穿整個台北都市區,人口密度高又包含多數交通建設,往北還經過大屯火山群,又加上台北盆地土質鬆軟,當盆地效應、土壤液化及多數不耐震老舊建築這三者同時存在時,地震力受盆地影響將更聚焦且震動時間將會拉長,地震強度也會明顯放大。

老舊房屋的不安全是在於早期設計法規與施工品質不夠完善,經過此次強震使得居住在老屋內的民眾,對其居住安全增加不少疑慮。針對「結構安全」,事實上,台灣法規幾乎每年都有在做修正,當然在重大公共意外發生時,改變幅度跟方向會較大。而耐震設計規範的演進,是經過一次次地震災害的慘痛經驗與教訓,許多人有錯誤觀念,認為自己的房子當年撐過了921地震,就代表一定堅固沒問題,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921地震時,震央最大地震力為980gel,經查看各地觀測站數據顯示,桃園地區大多數地震力為55-75gel(僅震央約1/16左右的地震力),最大到90gel,而臺北地區距離震央較遠,原則上地震力應該會減弱,卻因受到盆地效應影響,大多數地震力為70-110gel(僅震央約1/12左右的地震力),最大有高達到138gel。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兩個地區所受最大地震力並不及震央的兩成,因此不能以建築挺過921地震都相安無事來相提並論

施工品質的重要性與優化傳統施工方式的解決方案

然而,僅有設計規範或耐震係數的提升是不夠的,「施工品質」的保障同樣至關重要。設計台北101大樓的永峻工程顧問甘錫瀅結構技師曾強調,「設計與施工必須相互匹配,最怕的是設計上的要求比較高,但在工地現場卻無法落實,導致偷工減料,整體品質下降、耐震程度降低,後續造成的傷害則更大。」因此,施工品質的提升需要從施工環節入手,確保每一個細節都能夠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避免因工地現場人為疏失而影響整體的耐震性能。

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頻繁且未來恐有規模八級的海溝型大地震,使得建築物的耐震能力顯得格外重要。政府與民間都應該重視這一問題,如果施工時採用系統化、工業化的方式,降低工地現場氣候、設備因素及施工人員的人為疏失影響房子的施工品質,將施工完整做到所設計的安全,並落實將建築內部施工品質透明化呈現給社會大眾,才能讓人民居住安全安心又放心免於地震恐慌。自力更新 重建 都更 危老 都更公司 改建 建造 耐震 制震好宅 考慮建築結構 達到建築安全 老舊建築 危老重建 地主 自地自建 柱中柱 危老公司 地震

地震 老屋 桃園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