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的骨骼與肌肉構造大哉問:鋼筋混凝土的施工品質,少一項都不行!

聯合新聞網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 戴雲發

台灣的住宅類建築,絕大多數仍以鋼筋混凝土(RC)構造為主,鋼筋與混凝土,就像人體的骨骼與肌肉,互相配合包覆,來支撐整個建築物的重量,因此安全結構中的鋼筋工程施工品質,對建築的整體安全,占有決定性的關鍵影響,若鋼筋工程施工品質不良的後果就是,小地震來時房屋會產生小裂縫,引起外牆滲水及內部鋼筋鏽蝕,與房屋混凝土表層崩裂,影響居家生活品質及房屋使用壽命;大地震來時,房屋可能直接遭受破壞,使人無法居住,甚至房屋倒塌,危害生命安全。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將針對在房屋結構中的鋼筋及混凝土施工品質,提出需注意的重點及常見問題簡單做介紹。

一、基本鋼筋混凝土施工品質重點

除了有好的建築材料外,對於結構施工品質上更是不可馬虎,倘若放一堆沒有辦法真正發揮力量強度的鋼筋,不但對建築安全沒有幫助,反而因為鋼筋太密造成混凝土澆置不易而產生蜂窩現象及增加結構自重,嚴重影響建築之整體耐震能力,而混凝土的出廠品質與混凝土坍度是否符合現場澆灌需求?是否澆灌作業人力配置足夠及是否充足搗實、震動與養護,再再都會影響房屋結構安全品質的關鍵。

1.壓送車嚴禁任意加水:

混凝土初期是一種塑性流體的物質,從混凝土預拌廠運送到工地時,流動性會降低,且要壓送到頂樓讓工人充份將混凝土灌注於模板內,將其包裹住密密麻麻的鋼筋,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建議應合理控制混凝土流動性,解決工地加水的情況發生。

2.混凝土澆置過程需充分搗實與震動:

搗實混凝土搗實不良,就會造成混凝土無法完全的包覆住鋼筋,代表鋼筋與混凝土沒辦法充分連結,發揮應有的強度。舉個小例子,把你的右手掌整個緊緊抓住左手食指,則左手是不容易掙脫的,若只是用右手兩根手指,就算是用盡力氣握住左手食指,則左手很容易就可以掙脫,混凝土搗實不良的道理就是如此。若想改善混凝土搗實不良的問題,建議可以在混凝土壓送澆置時,配置兩組搗實機具與人員,並再預備一組搗實機具,是最佳的組合,畢竟在高度約3公尺的柱牆模組內,要將混凝土有效灌滿,是需要一點時間,若只靠一組搗實人員,往往疲於奔命,無法百分百有效搗實。在更進一步,是能在牆模配置外模震動,輔助混凝土在柱、牆內的流動則是更佳的搗實確保方式。

▌混凝土澆置時搗實不良,產生蜂窩,使混凝土握裹力無法充份發揮。

▌混凝土澆置時搗實良好,避免產生蜂窩,使混凝土握裹力充份發揮。

3.混凝土澆置後需確實養護:

混凝土澆置完成後其內部水分,受太陽日照的蒸發及混凝土面部受風吹襲而逐漸流失,將引發混凝土乾縮裂縫的產生,嚴重者整個版面裂透至底,造成後續房屋樓版漏水。為避免上述混凝土澆置後品質不良的問題產生,於混凝土澆置整平後,立即全面覆蓋PE版,使其與混凝土面稍稍相互黏結,可有效的使混凝土水分束制於內部與水泥充分進行水化作用,轉化形成混凝土應有的強度,亦經由PE版全面覆蓋防護,混凝土面不受風吹襲而產生乾縮裂縫,使整體樓版防裂防漏,施工品質成效極佳。

4.柱筋施工重點:

柱上部梁柱接頭箍筋的預留與上部柱圍束區之箍筋間距、柱中間柱箍定位綁紮及保護層墊塊的施作、柱下部的下圍束區箍筋間距定位綁紮及柱主筋續接位置等。

▌柱牆鋼筋查驗,查驗過程若有施工不良處,應立即改善。

5.梁筋施工重點:

梁主筋若按標準施作位置及鉤長度時,才能發揮那根鋼筋100%的力量,否則若梁主筋入柱不夠長即停止且鉤長度不足,或鉤方向不對,那根鋼筋很有可能只能發揮其50%-80%或者更少的力量,安全性大打折扣,當然也就不安全、不耐震了。施工上應注意已綁紮完成之梁柱接頭箍筋數是否足夠且均佈、梁端圍束區之箍筋及下箍的定位綁紮、梁入柱之錨定長度、梁梁正交之增設箍筋補強、小梁入大梁的90度彎鉤錨定綁紮方式等。

6.牆筋施工重點:

牆鋼筋沒有做鉤錨錠,地震來時無法有效發揮力量,等於是無效鋼筋,故牆易裂、漏水及無法發揮抗震該有之貢獻。施工上應注意牆筋之聯合組成、L型牆轉角、T 型牆轉角、牆端補強、牆開口端部之圍束及開口 90度轉角應力集中位置之斜筋補強等。

7.版筋施工重點:

下層版筋保護層墊塊之定位及間距、上下層版筋間隔工作筋或墊塊之定位及版筋間距號數、版角隅補強等。

一個好的房屋結構,應該是能讓大家住的舒適安心放心,並於地震颱風來時,能確實保障居住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房屋建構的每項細節,自然應該必須「斤斤計較」。比方說,營建團隊在施工時,若能執行鋼筋工程品質保證,例如將梁柱接頭、續接器位置、柱外箍、柱內箍、梁筋搭接等,和鋼筋結構現場施工等事項完成現況拍照,同時記錄存檔彙整給購屋者,施工品質透明化完整呈現,相信於交屋時可為購屋者提供最佳的品質保證,更能確保買到一棟真正安全又耐震的好宅。

建造 耐震 制震好宅 考慮建築結構 達到建築安全 老舊建築 危老重建 地主 自地自建 柱中柱 雙核心

老舊建築 建築安全 房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