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商辦市場坪數多元化 非典型景觀商辦崛起
政府打炒房但「打住不打商」,且商用不動產貸款成數不受限制,讓不少建商轉攻商辦布局。鄉林不動產研究室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台辦公服務類建照核發件數共762件,年增11.4%,樓地板核照總樓地板面積約78.8萬坪,年減30.5%,件數增加但面積減少主要應該是因應疫後混辦新趨勢,商辦區分成多個大小不同坪數空間、讓不同產業彈性進駐,商辦坪數規劃更多元。
鄉林不動產研究室指出,市場資金豐沛,自用及置產買盤強勁,台商回台投資資金「五年不得投入不動產」8月陸續限制解禁,台商擴產持續建置生產線、廠房及營業據點,以及老舊商辦汰舊換新,帶動辦公室所及企業總部的需求高漲。
觀察六都,高雄市核照件數年增32.7%最多、其次是台南年增6%、台中市年增2.2%,顯見辦公及企業總部的高需求,不僅雙北商辦旺盛,隨科技產業往中南部地區擴廠,商辦版圖也往南向延伸,高雄、台中和台南辦公服務類建照件數明顯增長,帶旺中南部商辦熱潮。
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指出,觀察近幾年大型企業購地蓋企業總部毫不手軟,台塑集團、元大金控等集團紛紛搬遷興建新的總部大樓,而仁寶也在北士科斥資300億興建新的營運總部。
此外,台北市商辦、店面預售像是中山區「中山麗池」、南港區「世界明珠」最近一年成交每坪單價突破200萬大關,台中七期今年也有摩天商辦大樓「TST台灣之鑽」以每坪成交價90萬元創新商辦天花板價。
賴正鎰分析,以台北市為例,近一年商辦大樓預售產品雖然仍以百坪左右為主流,但也出現不少20-30坪甚至15坪的微型辦公室,說明商辦市場趨多元。

疫後隨著一些新創IT資訊事業、傳播業、網紅經濟等產業興起,商辦也跟住宅產品一樣朝小宅化發展,有些建商推出小坪數商辦,不再訴求整層分戶銷售,而是區分成多個小坪數空間,讓不同企業彈性進駐蔚為疫後混辦新趨勢,而且許多產業為了門面及辦公的舒適度,也願意付出比較高成本購置或租用新型商辦。
▪10年後高雄會跟台北一樣!大樓成主流、老房因「都更」越來越多人接手
▪房市降溫是因信心崩?專家分析未來3大趨勢:自住、首購族將撐起市場
▪聯徵曾有「不良紀錄」房貸就辦不了?內行教3步驟挽回:半年內別申請
▪因「泰國不太會有地震」…所以建築物耐震程度很差!夏綠蒂:風險要預防如資產需配置
▪台中年輕人都往太平跑!專家分析3優勢影響:35歲以下房貸族激增8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