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找個家/藍維鼎 先做足功課

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中華民國保險經紀人公會理事長藍維鼎買屋都是靠自己,沒有靠過家人協助。2000年左右,從事仲介業朋友大力鼓吹下,沒有多加考慮就買入一間公寓房,只有一個理由,就是覺得便宜、買得起。當時銀行不僅願意100%貸款,還可以超貸來支付裝潢費用。他在不需要準備自備款的狀況下,買進人生第一間房。

只因便宜就匆促購屋,問題一一浮現。房子地點不佳、房屋老舊、格局不方正,有圓弧形房間也有梯形房間、衛浴通風循環差、公寓大門電鈴損壞無法更新、壁癌浮現、牆壁滲水、奇怪的鄰居、路衝、巷衝…問題不少。

有這次經驗,他體悟到買房除了買不買得起外,還要看社區環境、屋況格局、交通、學區、未來性,以及將來想要轉手時好不好脫手等相關問題。

2005年因緣際會下,他第一次接觸到預售屋,主體已經蓋完,還沒有電梯,記得當時不僅到一樓參觀樣品屋,還堅持爬上13樓,摸黑看了頂樓戶的施工狀況,並在晚上十點多,刷信用卡支付12萬元訂金,後來幾乎把身上可用的錢都花在這間預售屋上。

等到預售屋真正可以入住時,他反而猶豫了。原本身體健康的父親突然病倒,不到半年就過世,陪伴母親的念頭縈繞腦海。他想要的房子是三代宅,在尋找三代宅的過程中,他告訴自己幾個原則。

沒有看過30間房子儘量不出手;沒有什麼房子是今天不買明天就會後悔的;看到喜歡的房子,白天到現場看一次,晚上再看一次,有些房子白天跟夜晚不一樣(林森北路就是),可能的話,晴天看一次、大雨天再看一次;自己要懂簡單的風水問題,才能爭取議價空間;自己做足功課,房仲人員才不敢唬弄你。

2007年初,透過房仲網路平台,他找到一間上下兩層樓打通有內梯的公寓房,有兩個客廳、六個房間(四間衛浴,一間廚房,一間儲藏室)。最重要是,這房子就在媽媽原本的生活圈,他內心盤算著,買了這間房,媽媽就不用離開原本的生活圈,人際關係也不會因為搬家而斷線。一家三代人可以一起吃飯、看電視,又能各擁空間,即便作息不同對彼此干擾也是最小。他直接找了房仲業務,指定這間房要求帶看。當然,他也真的買下了這間房,也就是目前居住的房子。

藍維鼎自言不是精明的人,從沒想過把房地產當成投資工具,但即便是基於自住,他也喜歡自己認真尋屋、看屋、比屋、購屋,做足功課再出手的過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