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缺水危機看營建業的未來貢獻

聯合新聞網 聖揚機構發陳正哲總經理

今年上半年,台灣歷經了三十年來第二嚴峻的旱災,全國各縣市不僅分時段限水,各大水庫蓄水的湖泊也幾乎乾涸見底。以往日月潭旱災時露出「九蛙疊像」就夠令人驚呼缺水嚴重性;而今年度甚創下水位歷史新低、變成一片大草原,嚴重狀況可見一斑。而這些旱災的情形實在是我們事前無法預測的,我們也該重新審視地表水、水庫的依賴。

這場影響台灣好長一段時日的旱災,使我想起德國的儲存水源的一些優良對策。在柏林市區常看見許多蜿蜒神秘、色彩鮮艷的水管,平時必須被掩蓋藏起的水管竟然如裝置藝術般袒露在街頭。其實,這些管線具有重要的用途。由於柏林建立在沼澤地,地下水位非常高,每一個工地開挖地下室的時候都會抽出大量地下水。這些水雖然都是乾淨水源,但抽出後都被當成廢水排到水溝。不僅浪費了水資源,更是會造成水土流失。於是柏林市政府規定,在每個建築個案的工地開挖地下室的時候,都必須架起這些50公分直徑的水管。

建造工地時所抽出的水就是透過這些水管,接到市政府事先挖掘的儲水蓄水池、河流,有秩序、有規劃地,將所有柏林市區地下室工程所抽取的水儲存起來,同時政府以監測井追蹤地下水位變化。經過這些地下水的淨化設備過濾後,這些水不僅成為澆灌的用途,在缺水時期更成為一個額外的水源。現今,德國有70%的用水來自於地下,這些都歸功於完善的管理與環境永續的努力。

反觀台灣,是否也能如此運作呢?舉例來說,台中地區地質屬於卵礫石,透水性佳。當工地進行地下擋土工程時,需特別將地下水抽出,讓地下水水位降至開挖面以下,才能繼續施工。在這樣的條件下,是最適合發展地下水儲存不過。

其實在今年發生旱災時,就有建商無償將抽出的地下水供應給科技廠使用。勤美集團旗下建案「勤美之森」鄰近中科,日前就主動與台積電聯繫,開挖地下室的回收水作為工業用水,每天至少可提取上千噸的水,目的就是為了拋磚引玉;而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也匯集台中超過30處可取用地下水資源的興建工地名冊,共同為水資源貢獻做努力。從這次的事件可知,有許多科技廠都有意願使用這些地下水,而建商也樂於提供,既然有需求,何不由政府來統一、整合、淨化,讓整個地下水資源取用系統化,發展得更為完善。

台中科學園區及台中工業區,都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動脈;而整個大台中地區有數以百計的地下室開挖工程在進行,地下水供應量極為可觀。如果這樣的動作由政府來統一規劃,將這些水資源好好地運用、儲存、再予以淨化,縱使這些水不能成為民生用水,給民眾使用;它仍然是有效且便利的水源,可以提供給工業區、科學園區的科技廠,其作為工業用水的淨水程度綽綽有餘。何況這些水幾乎是不需要再花費額外資金購買,直接由業界來提供,對於建商、科技大廠、政府三方都有益處。在挖掘地下室工程之前先計算出預計的水量,而傳輸水源的設備則由政府來提供、獎勵,使建商有所遵循,讓營建產業為這片大地敬上棉薄之力。

柏林地下水的處理方式值得我們借艦,當我們將建築法規與永續概念結合,在取用大地同時也回報大地,我想對於台灣水資源的運用應是一大改革。

FB:建築藝術執行者陳正哲 https://www.facebook.com/Davidchen.ssgroup

不動產 建商 台積電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