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筠宅 | 本晴設計

聯合新聞網 IW傢飾雜誌

【採訪:洪雅琪 / 影像:本晴設計 MINA.洪印彤】

立基牆體,方才有了內外,進而形塑虛實。本案以「cat green」為名,藉綠植之幽靜與貓咪之靈動,賦予居者一處隔絕外界喧擾,回歸累積生活回憶的場域。

二十餘坪的格局裡,設計師不以制式機能劃設每處區域,而是將重心放在空間感的營造,透過水泥澆鑄量體帶來的包覆、引導、呼應與開展,賦予業主夫妻共同生活時,那份能時刻緊密卻又保有獨立的距離美。

從玄關進到公領域,可看到兩道非筆直的牆體界定了客廳範圍,寬闊的尺度無配置任何櫃體,讓業主可隨興放置懶骨頭或一張斗大書桌,自行定義該區屬性;此外,一旁的臨窗臥榻既是休憩,也是框景,充足的檯面深度滿足可坐可臥的舒適,並透過與水泥面的直接碰觸、撫摸與依靠,感受該材料因吸收環境熱能,從深層緩緩透出的暖意。於此同時,看似封閉的陽台,實則可從臥榻進出,一來可視為內外的相互延伸,再者,可為氣候相對潮濕悶熱的北部室內注入些許涼爽。

作為空間中少數的存在量體,兩道區隔客廳與主臥室及儲藏室的牆,與其說是劃分,實則更貼近「帶領」。曲折有度的型態,讓人跳脫隔間牆的預設印象,反而教人打開觀感,信任牆體延伸的路徑,回到人與環境之間順其自然的原廠反應。此外,牆面不至頂的設計,讓夫妻二人即便身處不同空間,也能從上方隱約聽見對方的聲響或談話,這種伴隨而來的安全感,或許更甚整日依偎。順著曲牆,一處如樞紐帶的匯聚點就地而生,為空間帶來儀式般的轉場作用:主臥室、儲藏室、衛浴與廚房更以此為中心發散。其中,一處衛浴的外牆轉角以透明壓克力條鑲嵌在澆鑄水泥中,當光線經此投射入室,彷彿將厚實的泥,摻揉進輕盈的光,面積不大,卻更顯光的珍貴。

綜觀整體,空間中的一切布局與材料忠於原始、極為克制,使人專注當下,更賦予居者身處其中的解放與自由。

《IW 傢飾雜誌》ISSUE 149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