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創作者與觀眾界線 《感知現場》與《現形記》兩檔實驗性展覽參上

聯合新聞網 Living & Design 住宅美學

【文字整輯|編輯部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感知現場》第一次打開美術館內天井空間,建造可步登的天井樓梯。

長期聚焦「未來議題」、「城市建築」、「當代藝術」三大領域的忠泰美術館,即將於10月15日推出兩檔全新實驗性展覽。於館內展出的《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由忠泰美術館黃姍姍總監擔任策展人,邀請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首度跨界合作,共同創造突破既定框架的新空間,將美術館空間化作一件作品,本展企圖解開長久以來被約制的既定參觀展覽行為,引領觀眾實際以身體來探索體驗,以自身感知來定義現場,將展覽解釋權回歸觀者。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為忠泰美術館首度挑戰建築與藝術跨界企劃。

另一檔於美術館鄰近場域展出的《現形記─高德亮創作展》,為忠泰美術館長期藝術實踐計畫「奧夫塞計畫」的最新創作,邀請藝術家高德亮共同合作,捕捉環境內既有的元素,將其提煉成為創作者的視角與觀點,透過作品引領觀眾切換視角,探尋城市與生活中無形的邊界,放大民眾對於日常空間的視覺感受。

忠泰美術館兩檔新展從人類最純粹的五感體驗出發,期盼透過此次具有實驗性的展覽呈現,重新定義觀展方式,開啟展演型態更多元的討論。

忠泰美術館奧夫塞計畫《現形記─高德亮創作展》展覽主視覺。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當忠泰美術館的空間化為一件作品!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邀請藝術家王德瑜、建築師林柏陽以忠泰美術館的空間為基礎,從藝術與建築兩種原本不同的思考角度與創作語彙,進行長期互動和對話,以「空間」與「感知」為創作關鍵詞,共同創造突破既定框架的新空間,企圖解開長久以來被約制的既定參觀展覽行為,引領觀眾以身體來探索日常環境之外,另一個不易察覺,卻與他人共感的場域,透過人與空間、自我與他者所建立的不斷變化的動態關係,進而思索存在的狀態或形式的可能性,觀眾得以自身感知來定義現場,展覽解釋權回歸觀者。

《感知現場》第一次打開美術館內天井空間,建造可步登的天井樓梯。

忠泰美術館為提供觀眾喚醒感知的最佳環境,《感知現場》展場將開啟容留人數限制,並以預約制進行,展覽從今年10月15日起至2023年2月12日止。

《感知現場》以「空間」與「感知」為創作關鍵詞,共同創造突破既定框架的新空間。

策展人黃姍姍表示,「感知」,是一種看不見卻真實存在並難以言喻的感受與察覺,超越慣...

《感知現場》透過人與空間、自我與他者所建立的不斷變化的動態關係,進而思索存在的狀...

2022年奧夫塞計畫《現形記─高德亮創作展》:看見藝術家眼中的世界

「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為忠泰美術館策劃主辦的長期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創作,今年,忠泰美術館邀請到擁有建築背景的新銳藝術家高德亮合作奧夫塞計畫,推出《現形記─高德亮創作展》,展覽從今年10月15日起至2023年10月15日止(戶外作品展至2023年2月12日止),透過高德亮擅長剖析空間佈局與元素,並將自身體驗提煉為創作媒材,本次展覽聚焦討論美術館鄰近場域「周邊公園戶外區域」、「忠泰企業總部大廳」,發展出兩件全新現地創作《圖針》(Pin)、《游移之所》(Roaming)。

《圖針》以鮮亮的「線索」形象,穿梭於忠泰美術館周邊的公共場域—瑠公圳公園一隅。

《圖針》透過身體實際的移動與觀察,在綠意盎然的樹叢間偶然發現一道筆直的狹縫,與有...

作品《圖針》以鮮亮的「線索」形象,穿梭於忠泰美術館周邊的公共場域—瑠公圳公園一隅,高德亮透過身體實際的移動與觀察,在綠意盎然的樹叢間偶然發現一道筆直的狹縫,與有機的環境中形成一道鮮明對比。另一件作品《游移之所》則以緊鄰忠泰美術館的「忠泰企業大廳」作為創作基地,相對於公園的公眾性,企業大廳的性質介於公/私領域之間,高德亮透過特殊膜料的光學特性與人的行動路徑構成此件探討領域界線的作品。觀者從戶外進入室內空間時,將隨著視線與作品相對位置的位移,進而產生出不同色彩變化及明滅的視覺體驗。

《游移之所》透過特殊膜料的光學特性與人的行動路徑構成此件探討領域界線的作品。

觀者從戶外進入室內空間時,將隨著視線與作品相對位置的位移,進而產生出不同色彩變化...

忠泰基金會李彥良執行長指出,美術館此次有許多初次嘗試:「第一次雙展聯合開幕、第一次邀請藝術家跟建築師跨界創作、第一次將美術館空間變成一件作品,也是第一次打開天井建造可步登的天井樓梯;我們持續探索一個館所美學能量的可能性,也企圖拋出不同議題,邀大家一起想像未來。」

LIVING&DESIGN 住宅美學

當代藝術 住宅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