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都更很難? 網曝1原因:住戶不滿意
先前台灣地震頻傳,讓「都市更新」議題再掀討論,日前就有網友好奇「為什麼都更那麼難?」他認為只要住戶同意後,請建商估算重蓋的價格跟成本,扣掉每戶自己住的房產,剩下多的房產全部賣掉平分,這樣不就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嗎?不過其他網友認為原PO小看都更的成本,更直言「最難的是讓住戶都滿意」。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都更只要等住戶都同意之後,建商估價重新蓋的價格與成本,跟銀行借貸後,扣掉每戶自己住的房產,剩下的戶數全部賣掉,將賣掉所得的財產拿來還銀行貸款,若有剩餘就把錢拿給每戶平分,這樣想要分多蓋出來的戶數,就請住戶們拿自己賺到的錢來購買即可。
原PO疑惑「如此一來,建商不是變成只有代蓋房子?一樣也有獲利,哪個步驟不公平了?而且政府還可以制定危樓限期修繕,改善都市房屋現況」。
不過貼文一出,讓許多網友吐嘈原PO把都更想得太美好,根本不知都更要花大錢,甚至住戶還要貼錢,「一樓要店面,二、三、四樓要風景,五樓要頂加,意見都喬不攏」、「建商幫你翻新屋子,住戶不用貼錢?有的人付不起,會變成拿錢但是分不到房子的」、「都更變成大樓之後,都要付管理費,有些人不願意」、「最難的就是要讓所有人都同意」、「連一坪換一坪都做不到,對住戶怎麼有誘因?原本是30坪實住的房子,變成20坪含車位,還要貼錢的話,哪個住戶會要?」、「如果原住戶要貼錢的話,那自然沒有人想要都更」。
事實上都更大致有三類,自辦都更、建商合建、公辦都更,每種費用都不同,但跟住戶最後分得的利益有關。自辦都更原住戶可獲得最高的實拿坪數,但規劃設計、興建與各式政府規費等,都是住戶自行處理,非常繁雜;與建商合作都更,在建商扣除所需的成本後,則住戶大致可分回原來權狀的6-7成,很難拿到一坪換一坪,更不用肖想剩餘戶數販售利益分配給原住戶;公辦都更由於政府機關所占都更區域最多,所以地主戶能分到的實際坪數會是最少。
▪待售屋越來越多、房市卻急凍!業者嘆:錢不是問題、問題是誰還有錢
▪關稅若續燒、央行將放鬆第2戶貸款?專家「最快今年底」:不放經濟恐崩盤
▪買房真安心?他曝股市虧損後「不想再冒險」 網笑:等你繳房貸試試看
▪買房之前搞清楚「這三件事情」!專家:若為解決某種需求不要對漲價有預期
▪家長瘋私校!「私校七雄」房價曝 這裡均價近5千萬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