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方觀望 下半年房市「價平量縮」

聯合報 記者巫其倫、何醒邦/台北報導
根據信義全球資產統計,今年7月商用不動產總交易金額達437億元,月增174%、年...

展望下半年的房市前景,國內主要房貸銀行之一的合庫金控昨天表示,基於成本因素,房價沒有下跌空間,但房市價量已漲多,配合政府祭出各項房市政策,加上升息及俄烏戰爭影響,買方已出現觀望,下半年房市應會是「價平量縮」。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孫振義昨在出席北威論壇則說,主要影響房價因素還是政府政策,即使缺工缺料問題解決,國內房價主要從預售屋與新成屋計算,房市可說掌握在開發商、建商手上,無論是否有升息因素,高房價問題短期難解,全球升息對台灣房價的影響不大,民眾要買房仍非常不容易。

晉升有殼蝸牛不容易,但對於有自住需求的民眾來說,最在意的是購屋時究竟有多少議價空間。住展雜誌抽樣統計國內共五十個標榜「不二價銷售」的新建案,比對其平均開價與實價登錄成交均價,發現開價與成交價完全一致的「真不二價」建案只有兩個,平均議價約為百分之七點○七。也就是說,大部分不二價建案都可以殺價,民眾未來遇到業者宣稱不二價銷售時,仍需謹慎應對。

為何不二價建案仍有議價空間?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國人購屋殺價習慣仍難扭轉,業者不得不妥協;加上部分建案開價偏離市場行情,也不排除部分業者明知難達到不二價,卻對外夸夸其談;最後則與銷售手法有關,部分業者有「早鳥優惠」,折扣後的「早鳥價」使得不二價無法成立。

不過,就算民眾購屋有殺價空間,但所得增加的幅度跟不上房價飆漲的速度也使得房貸族的壓力日益沉重。聯徵中心與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卅至四十歲族群購屋總價為一一一二萬至一一五三萬元,較二○一一年第一季總價多出三八六萬至四一六萬元;而今年首季平均房貸期數達二八九個月(約廿四年),創統計以來新高,相較十年前的二二六期增加了六十三個月。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十年前廿年期房貸是主流,如今卅年期的房貸才是主流,雖然這幾年經濟成長,國人所得緩步增加,但一定比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部分購屋人可能有父母幫忙支付一些頭款,但多數的購屋人透過拉長還款年期方式,降低每月的房貸壓力,卅年期的房貸現在已相當普遍。

儘管政府為降低民眾的居住負擔,提出社宅、拉高租金補帖等政策,並祭出政策打壓投機行為,曾敬德提醒,高房價問題難解,民眾購屋時應留意未來利率仍有上調空間,避免將財務槓桿用到極致。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