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簸的房市正義/建商無退路 掀寒蟬效應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建商表示,由於都更有搶時效等考量,若許可制上路,實施者為避免整合前期因政府審查而錯過收購時間,市場恐出現「人頭購屋」規避新制的歪風;另外新法無一套完善的「退場機制或轉手讓渡規範」,且法令附帶「五年不得轉售」,將讓投入都更的建商進退無路,市場恐掀「都更寒蟬效應」。

據內政部最新2022年全國都更案件數資料顯示,全國報核中的都更案為449件、完成審定僅46件,「地方政府在都更案審核的執行效率才10.2%」,一旦「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上路,將多了一道中央政府審核程序;建商表示,內政部宣稱,七日內會完成許可發放,但重點是民間對政府行政效率缺乏信心。

建商強調,內政部是否有「專責人員」審核、人力配置有多少、如何在七日內完成審查,若政府逾七日未回覆,導致都更錯失收購時機,如搶手物件一釋出就被買走,或屋主更改反悔等,相關情事如何後續。

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則分析,新制如果過嚴,上市櫃建商很難藉自然人名義方式購買舊屋,但若有整合者在搶時效等考量下,不以私法人名義進行都更,改採人頭購屋,易衍生「都更人頭戶」的爭議,並非業界所樂見。

圖/經濟日報提供

另外,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目前新制不論母法或子法,對「都更、危老重建案破局,沒有任何退場機制、轉手讓渡規範」,一旦案子無法進行下去,實施者想要撤出,將面臨「無路可退」困境。

不僅如此,何世昌強調,由於新制附帶「五年不得轉售」,開發商不但無路可退,還要「原地關禁閉五年」,形成「前有內政部許可制箝制,後有五年不得轉手追殺」的內外夾攻窘境,恐讓建商對參與老屋重建案掀起「都更寒蟬效應」,望之卻步。

何世昌指出,「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的新制中,同時綑綁「五年不得轉售」的規定,若都更整合破局又遇多個私法人地主戶,彼此相互卡關,形成「法定釘子戶」,實施者該如何解套、退場。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