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炒房衝擊豪宅量能 找指標性物件愈來愈難
打炒房衝擊豪宅量能,加上建商近年已不愛蓋豪宅,導致量體逐年減少;而富豪們惜售心態,未來要找「條件好且具指標性的豪宅」,恐怕只會愈來愈難。
建商指出,豪宅市場與一般住宅市場脫鉤,且去化速度慢,加上需求似乎也達到飽和,導致近幾年業者已不愛蓋大坪數產品,想要買指標豪宅,只能等天時、地利、人和條件匯聚,市場上才可能會有亮點產品。
對於政府打炒房政策,是否衝擊豪宅市場,建商指出,一方面豪宅需求已逐漸飽和,加上北市素地難尋,200萬俱樂部的豪宅產品日益稀少,近年房市改以小坪數產品為主流,所以嚴格來說,豪宅市場量縮不全然與打炒房有關。
此外,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分析,豪宅買方本屬金字塔頂端族群,既重視建商品牌,也重視各項規畫細節,因此建商除了精華地段的土地與營造的成本相對高,還得長期經營品牌形象,也得熟知企業主的喜好,時間與金錢成本都高,還得掌握有錢人動向。
以台北市為例,高價地段的土地相當稀缺,要蓋出大坪數的氣派度,也得整合出一定的基地面積,這些皆有難度。
此外,《平均地權條例》中限制私法人購屋,也讓企業主最常使用的法人名義買豪宅受限,當然,層峰人士也會認為房價偏高,國內經濟市場動盪而縮手,買賣雙方各有考量,或許也是量能緊縮的原因之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