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制學大陸、新加坡?專家:只能購屋後患無窮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內政部長林右昌上任端出住宅政策「三支箭」,包括建立青年購屋積金機制。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政府推積金機制要面對三大問題,包括劫貪濟富、民間資金鎖死在房地產,以及公積金配套產品恐成炒作對象。

徐佳馨表示,新加坡與中國大陸都有公積金制度,新加坡公積金是退休金概念,公民及永久居民開始工作後須繳納公積金,以投資金融商品獲取孳息,確保退休後有支應生活所需的費用,公積金也可用於購買房產、醫療保健等需求,等於民眾手中多了一筆活錢可運用。

至於中國大陸公積金制度是大名鼎鼎「五險一金」中的一金,針對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城鎮集體企業與私營企業等企業員工所存的長期住房儲金,只針對有工作的城鎮居民,無業與退休不能加入,是企業的成本之一。

在用途上除了買房也可以裝修、租房,支付管理費,甚至貼補家用、治療重病等等。

徐佳馨表示,有點類似台灣目前的勞退帳戶,而台灣若是採取購屋公積金制度,則會面臨三大問題,一是公平性問題,在自有住宅率高達八成的台灣,無論是以優惠利率或是政府加碼補貼購屋族,是否有劫貧濟富的疑慮?並且排擠了其他社福資源。

其二,是公積金影響投資動能。若公積金僅用於購置住宅用途,等於變相將民間資金鎖死在不動產,影響其他投資動能,也意味著政府鼓勵民眾購屋,對目前正推動的包租代管、社會住宅並不是好事。

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第三,公積金配套產品恐成炒作對象。提供給民眾的公積金購屋住宅多數價格較低,過往民間透過法拍方式解套閉鎖期內的合宜住宅,公積金若採產品配套制,政府是否有買回規劃,抑或懲罰條例,公積金能否保證長期績效,避免民眾陷入越存越窮,儲蓄無法追上房價漲幅的窘境,應仔細評估。

林右昌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