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找個家/蘇雅頌 提醒三注意
喬信集團董事長蘇雅頌在25歲那年第一次買房,當時買屋理由基於努力工作希望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子,有助於未來成家立業。但現在年輕人的薪資水準和高房價相比,買屋壓力與他當年相比,實在相差很大。
但蘇雅頌仍認為,假設可以的話,年輕人一出社會,購屋應該納入中長期計畫,例如,準備購買1,000萬元的房子,至少要準備300萬元頭期款,按照這個目標回推,做理財計畫,甚至假設有心要達到買屋目標,建議將三分之一薪水當作購屋基金,開始累積。
蘇雅頌說,年輕人想要越早準備房屋,就要灌輸自己一個觀念,購屋是擁有自己的資產,可以享受家的溫暖,長期也有助於人生更有保障。
至於不動產的坐落地點,蘇雅頌說,第一間房子只憑自身力量,很難直接買在蛋黃區,可以先選擇交通方便的地點,距離自己的工作、事業的通勤路線是方便且順利的,且是自己可以承擔的通勤時間。
坪數選擇上,年輕人建議選擇20坪上下的不動產買進,好處是,現階段總價1,000萬元的不動產對年輕人來說,容易達到目標,假設選擇中古屋,總價可能可以再減少300萬、200萬,或是150萬元,總而言之,千萬元的房屋對年輕購屋族,等於選擇的項目多、又較容易達成目標。
蘇雅頌說,現階段不動產市場多屬於剛性需求,但仍可能因為外在因素,行情出現部分區間震盪,無論如何,年輕人早點準備,就可以提早挑選更多不動產標的,依照能承受的價位選擇適合自己的房屋。
至於選房屋的應注意事項,他說,第一,最實際部分,就是應該要考量資金面;第二,以他自己來說,來回辦公室通勤交通路線會列入考量範圍;第三,假設是新婚族,應把子女就學也考慮進去,提前了解各地區的國小教學水平等,再思考子女下課放學時候的接送問題等。
蘇雅頌說,資金面上,假設夫妻可以一起儲蓄買屋,可將薪資的20%到25%設定為每月支付房貸,一方面作為儲蓄,長期來說也可以減少房貸壓力。
假設是單身族,買屋的需求條件可能就與有子女的夫妻不大相同,但最基本的購屋條件仍不會有大改變,例如年輕時候,建議要把通勤交通時間列為考量。
年長族群,逐步往樂齡方向前進,則將醫院坐落地點列入考慮,甚至可以將子女長大、婚後搬遷出去後的年老生活也列入考慮,建議買屋不要都用現在的年齡、條件來決定買屋地點。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名人找個家/何淑芬 買房有四個注意
名人找個家/許芝蘭 最重視地點
名人找個家/林心如 買房不買股
名人找個家/甘士照:買房防老
名人找個家/王軍凱 買房超龜毛
名人找個家/張振芳 重交通便利
名人找個家/鄧振中 注重歸屬感
名人找個家/劉謙 最愛機能宅
名人找個家/蒲建亨 重自住需求
名人找個家/夏韻芬 重出手時機
名人找個家/桂先農:先考量財力
名人找個家/精彩創意總座胡恒士 重機能交通
名人找個家/黃奕睿 重使用價值會理事
名人找個家/香港影帝張家輝 投資快狠準
名人找個家/陳文雄 從小屋買起
名人找個家/蔡志雄:租不如買
名人找個家/蘇雅頌 提醒三注意
名人找個家/陳劍威:買房要隨緣
2021房地產走勢 命理師:群魔亂舞的一年
名人找個家/順豐速運董座王衛 買地蓋別墅
名人找個家/張金鶚 首重五核心
名人找個家/李坤得 重三大條件
名人找個家/周俊男 重交通機能
名人找個家/李賢義 地段擺第一
名人找個家/李志強 靠購屋理財
這個建案九成買主是女生?全新節目帶你賞屋長知識
名人找個家/楊智捷 樂當包租婆
名人找個家/吳岱融:「磚頭」勝股票
名人找個家/蘇純興買房 選熟悉區域
名人找個家/彭金隆 有三不原則
名人找個家/林孟垣 重建商品牌
名人找個家/張溫德:「三安」擺第一
名人找個家/李小鵬 有錢就買房
名人找個家/邱銘乾:求有再求好
名人找個家/洪麗萍 重機能、交通
名人找個家/黃崇哲 重區域環境
名人找個家/陳良德 重生活機能
名人找個家/王建彬 偏愛蛋黃區
名人找個家/許振焜:勇敢買房
名人找個家/鄺美雲 有錢就買房
名人找個家/劉坤錫 求有再求好
名人找個家/田揚名 愛觀察風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