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找個家/劉坤錫 求有再求好
眼光獨到的他雖然謙稱買房子沒什麼成就,但都能在「二手老物件中挑到珍稀好貨」,如今住的是台北101設計建築師李祖原當初在台北早期設計的老房子,擁有北市最精華的區段,而當股市名師被問到到底年輕人該先理財還是先買房?他卻建議「先買房」!
劉坤錫的買房心得是「先求有再求好」,在民國70幾年時花了約200萬元在木柵買下第一棟房子,當時他約30歲左右,還在交通銀行上班,月薪才18K,跟大多數人一樣為了結婚成家而買房。 他大學時就讀政治大學,因為習慣附近環境,就選自己熟悉的區塊,後來陸續換到台北市民族路、安和路和現在的敦化南路,換屋考量跟大家差不多,為了小孩學區的考量,以及家裡成員變多了,需要換大一點的房子。
劉坤錫說,比較特別的買房經驗是,他從來不買預售屋、新成屋,買的全部都是第二手的舊物件。他說是因為「實在是沒什麼錢,只好選擇能力負擔得起的物件」。但再深究因為他一路買房,交通、區段、生活機能等一間換得比一間好,顯然他選擇房子的考量,不追求時髦新潮、花稍的裝潢或是訴求飯店式管理等令人眼花撩亂的售屋標語,而是一步一步從小換到大、從偏遠換到市區,機能差的換到機能好的。
雖然挑的都是中古屋,但對於老房子的安全結構與設計,劉坤錫會特別留意。他說現在住的雖然是將近50年的老房子,但卻是台北享譽全球的知名建築師李祖原所設計的第一批房子,經歷過921大地震,所有屋況、牆壁都很好。「位置比新舊更重要」,他強調。
劉坤錫建議年輕人若要買房子,一要先看財務負擔能力,第二條件再考慮交通方便性,現在整個大台北交通都很方便,大部分捷運都可到,對年輕人來說就夠了,等過幾年生小孩需要上學,再去考慮地點與學區等條件。
至於曾是股市名嘴的劉坤錫,現在又是銷售基金的投信公司董事長,被問到年輕人到底該先理財還是先買房?他卻誠實回答應該先考慮買房子。 理由也很簡單,他分析,年輕人理財「說實話勝率並不高」,既然勝率不高,若手上有個50萬、100萬元就先理財,可能一下子就玩掉了;至於有些人想都不想買房,就像日本年輕人一樣就是一直租房子,那另當別論。但若有買房打算,他建議還是買房優先於理財。
相關新聞
名人找個家/黃奕睿 重使用價值會理事
名人找個家/香港影帝張家輝 投資快狠準
名人找個家/陳文雄 從小屋買起
名人找個家/蔡志雄:租不如買
名人找個家/蘇雅頌 提醒三注意
名人找個家/陳劍威:買房要隨緣
2021房地產走勢 命理師:群魔亂舞的一年
名人找個家/順豐速運董座王衛 買地蓋別墅
名人找個家/張金鶚 首重五核心
名人找個家/李坤得 重三大條件
名人找個家/周俊男 重交通機能
名人找個家/李賢義 地段擺第一
名人找個家/李志強 靠購屋理財
這個建案九成買主是女生?全新節目帶你賞屋長知識
名人找個家/楊智捷 樂當包租婆
名人找個家/吳岱融:「磚頭」勝股票
名人找個家/蘇純興買房 選熟悉區域
名人找個家/彭金隆 有三不原則
名人找個家/林孟垣 重建商品牌
名人找個家/張溫德:「三安」擺第一
名人找個家/李小鵬 有錢就買房
名人找個家/邱銘乾:求有再求好
名人找個家/洪麗萍 重機能、交通
名人找個家/黃崇哲 重區域環境
名人找個家/陳良德 重生活機能
名人找個家/王建彬 偏愛蛋黃區
名人找個家/許振焜:勇敢買房
名人找個家/鄺美雲 有錢就買房
名人找個家/劉坤錫 求有再求好
名人找個家/田揚名 愛觀察風水
名人找個家/廖良彬挑商辦 三心法
名人找個家/簡國釧 買熟悉區域
名人找個家/李家驊:租不如買
名人找個家/林欽宏:買房三要素
名人找個家/吳澤成 重區位交通
名人找個家/林大為:時間換空間
名人找個家/許家豪 重生活機能
名人找個家/劉韋廷 重生活機能
名人找個家/賈德威:盡早買房
名人找個家/周子安:地點擺第一
名人找個家/張松橋 愛英國房產
名人找個家/陳正林 重交通、採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