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新零售引爆用地需求 政府準備好了?
亞馬遜創辦人暨執行長貝佐斯過去二十多年一直排斥開設實體商店,但二○一五年底,亞馬遜在西雅圖開了第一家實體書店,之後又加碼開設實體超市Amazon Go。企業家的行動,代表工業+零售+電子商務新趨勢。
新零售產業將引爆大型工業用地與商業空間大量需求,然而近期政府推出的產業用地政策,似乎仍糾結在歷史包袱,包含違章工廠、閒置工業地,商業區興建豪宅等。這些問題短時間根本無法有效解決,政府現階段政策是否對症下藥,工業用地閒置開罰是否緩不濟急,令人質疑。
參照先進各國,大型工業土地供應短缺未來可能是物流業發達所造成,以經濟部工業局已編定開發的工業區使用率九成五以上來看,不可能再容納這類產業或大型工廠進駐,且大多數工業區地價早已超過廠商設廠預算,用開罰手段去逼出工業區閒置用地,無法解決未來工業土地需求。
較可行的方式,應是更有效使用那些目前尚未被利用,價格低的工業用地。近期工業廠商設廠趨勢,愈來愈多廠商不再遷就群聚效應,由大台北地區南移到桃竹苗,選擇搬遷至非都丁種建築用地, 政府應就此一趨勢,作出全盤檢討規畫,配合相關建設,以滿足產業短期至中長期土地需求。
以往商用空間需求集中在都市地區,但隨著購物習慣改變,逐漸走向郊區,政府也應針對此一趨勢,提供基礎建設及土地資源,吸引廠商投資、提供創新環境,這樣才能有助於新商業模式形成。
因應新時代,政府在產業土地供應及相關法規上,也應靈活規畫來配合不同的使用,例如現代物流、數據雲端中心、研究發展機器人及綠能節能相關應用,若政府能定期檢討土地需求的市況,主動緊貼市場動態調整相關機制,相信能逐漸協助廠商解決五缺的經濟發展問題,共創未來新零售發展。
相關新聞
名人找個家/黃培直 重全家需求
名人找個家/羅法平:要量力而為
名人找個家/余泯樂 重生活機能
名人找個家/賴清海 重結構建材
名人找個家/吳龍飛 靠購屋致富
名人找個家/李振成 鎖定電梯宅
名人找個家/馮侖:應量力而為
名人找個家/李宗賢 重居住品質
名人找個家/許崑泰 挑黃金地段
名人找個家/吳光中:地點最重要
名人找個家/楊應超:要做足功課
名人找個家/蔡志雄:地段最關鍵
名人找個家/李秉潔:先衡量能力
名人找個家/陳怡君 格局擺第一
名人找個家/卓芷聿 買房當儲蓄
名人找個家/史玉柱 愛投資豪宅
名人找個家/黎奕彬 地點擺第一
名人找個家/廖進豐 重建商信譽
名人找個家/許振焜 最重視地點
名人找個家/香港特首 赴陸置產
名人找個家/黃東烈:先有再求好
名人找個家/張明道 愛山居清幽
名人找個家/潘慧珍 重交通便利
名人找個家/李儀娉:要住的安全
劉天仁:房市「大病初癒」 休養拚復甦
名人找個家/張寶全:投資快進快出
名人找個家/林珮瑜:30%薪資買房
名人找個家/黃揆元 愛中古社區
名人找個家/錢冠州 重公共設施
名人找個家/黃金木 學區擺第一
名人找個家/屋比創辦人葉國華 重洗車空間
名人找個家/劉季強買房 最重視地段
名人找個家/朱水金買房 首重地緣性
名人找個家/徐國勇:購屋要做功課
名人找個家/蘇麗媚買房 重跨界綜效
名人找個家/蔡鎮村 危機入市
名人找個家/林永裕買房 重住家環境
名人找個家/港星張智霖買房 重生活機能
名人找個家/黃博怡:年輕人應買房
名人找個家/世新教授彭懷恩 把住屋當動產
名人找個家/陳奕光 推「軌道購屋」
名人找個家/陳榮聰買房 交通擺第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