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結構轉變 北市店面買氣量縮三成

今年不動產市場受資金狂潮挹注,交易屢開紅盤,可市場並非雨露均霑,依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今年台北市1~7月的店面交易量155筆,跟去年同期相比大減32.9%,今年交易量甚至低於房市緊縮的2016年。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實體店面不僅受電商影響,今年因疫情使得店面空置更為嚴峻,不少商圈租金水平下修,讓投資報酬率下降,進而影響買方購買意願。
今年台北市店面交易量成為近五年的低點;在各行政區的表現上,中山區及大安區每年都囊括成交量前二名,今年同步量縮,不過中山區還有33筆、大安區尚有21筆,出乎意料的是西門町商圈所在的萬華區,今年1~7月店面成交量僅個位數,跟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66.7%。
郎美囡指出,商圈店面的空置率提高、租金水準下滑,都讓買方卻步,今年雖然市場動能強勁,但投資人期待未來價格有成長空間,故資金流向具話題或建設的低價區,此外,今年商辦、廠辦、工業用地成為熱門標的,也吸引大筆資金挹注。至於各行政區的表現上,買方購置店面依然選擇指標商圈,因此中山區及大安區交易維持在前二名,而萬華區黃金商圈的店面釋出稀少,且投資人保守觀望,今年店面成交量大幅緊縮。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表示,通路革命下,店面市場經過盤整已經出現結構性改變,企業化整為零轉進百貨等通路,在消費力沒有提升的狀況下,店家也會精算租金,讓過去一線商圈金店面不再強勢。對於投資者來說,為了讓投資更有效益,寧可轉進二三線商圈或者是其他縣市的店面,不僅價格低,投資報酬率也穩定。
▪ 租金連漲25個月!專家:囤房稅拍板、房東磨刀霍霍
▪ 「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 這間套房讓眾人驚嘆:空間用到極致
▪ 社區汽車位能停機車嗎? 多數人不贊成:會變垃圾堆
▪ 政院推囤房稅2.0 賴正鎰:羊毛出在羊身上、選民別被騙了
▪ 台鐵通勤族必看 北北基桃這些車站房價只要千萬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