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與都市的中繼站《城齋》

【⽂.室內雜誌編輯部】
城市的變遷如潮汐,不斷推動著外在環境的更迭。對於在三地城市不斷流轉的業主來說,希望打造一處與之相應卻又獨立的棲息地,一個能順應日常起伏,卻始終保持內在平衡的空間。李智翔設計師說道,業主熱愛戶外活動,野外是他舒展身心的自由場域;城市則是他整備補給、沉澱歸心的歸所,為了建立無縫銜接的中繼站,他遂於台北市中心覓得這處轉換身心節奏的居所。
自由的棲居
有鑑於本案為長向型格局,受限於出入口位置,在平面配置上公私領域之間容易交錯、滲透,兩者的界線相對模糊,設計團隊透過動線與使用邏輯的精密編排,建立更貼近居住者日常的空間秩序。
此外,基地位居高樓層,有著絕佳的開窗面向,家宅內得以擁抱充沛的自然採光,亦能遠眺城市風景,帶來視覺的開闊舒朗。設計上並未刻意營造多重情境光源,而是選擇讓光線以均質方式於室內流淌,呼應業主自在不矯飾的生活態度。
對於生活不設限的追求也體現於公領域的配置,整體布局僅將機能性物件固定成列,偌大的留白則依需求隨時挪移。例如,客廳天花板特別安裝懸吊結構,便於進行TRX訓練等活動,這裡不再只是傳統客廳,更是一處上演多種場景可能的載體。活動家具的運用同樣提升了靈活性,能因應未來生活型態的轉變預留餘裕,實踐對自由的高度追尋。
空間主軸圍繞著一座高規格的專業廚房,佔據室內近1/4的面積,配備擁有頂尖製冷技術的Sub-zero冰箱與米其林主廚首選的Wolf爐具,宛如料理玩家的實驗室,強調廚房作為核心場域,以開放形式揭示料理過程,展現出強烈而直接的個性。
圖片提供」水相設計
閱讀全⽂請點連結,到interior官網探索

室內interior
《室內interior》是一本綜觀設計、人文、美學的雜誌,1989年創刊至今,以精粹而具觀瞻的視野,透析了空間與設計的定位,拉近台灣與世界的空間座標。雜誌內容選輯建築與空間作品的精彩實例。當期焦點主題採用中英雙語呈現,詳述設計概念、佈局規劃、美學精神,無論本土意識、國際觀、小眾口味,實驗性作品都能在此一平台競技。 《室內interior》除了精選原創設計作品,亦關懷文化與教育,雜誌收錄內容觸及生活美學、時尚、藝術、人文、設計、觀點等議題,同時擁有歐洲、美洲、亞洲等地的特約撰述和攝影專家,提供當地之設計、建築、藝術、文化、工藝與科技等深度報導,為讀者帶來多元視角,以及更豐富的閱讀思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