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房子變成消費品?網友掀熱議:蓋得出來再說吧

有網友在PTT發起討論,拋出假設性問題「如果使用更低成本的建築科技,大量蓋新房,讓房屋變成大眾化的消費品,失去儲存價值的金融特性,大家能接受嗎?」他認為,這種情況雖可能影響持有者利益,但也許能真正改善居住困境。此話一出,引發房板網友熱烈回應與大辯論。
有不少人第一時間支持「趕快蓋!」、「我沒差,反正還有其他賺錢方式」、「只要有得住,房子本來就不該炒作」。但現實面也馬上被點出,有人說「哥,一樣貸不到啊,怎麼買?」、「成本低?醒醒吧,大量蓋越蓋越貴」、「土地從哪來?沒地你蓋給誰?」甚至有人直言:「現在就算是小建商也不敢亂買地了,銀行資金早縮水。」
另一些網友則從制度與資源面切入分析「大量供給要靠容積率改革,光靠市場沒用」、「政府若真想壓房價,只有自己跳下來蓋」、「都更速度變慢、農地閒置率高,根本問題不在房子數量,而是規劃和分配」。還有網友反諷這是「哆啦A夢幻想文」、「大量蓋房最後還是拿來高價賣,誰能保證平價供應?」
也有人以對岸為例,指出中國也曾強力徵收、大量供給,但房價仍高不可攀,顯示房市並非單靠「多蓋」就能解決。更多人擔心台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土地釋出、都更推動困難,未來反而是「人太少、老房子太多」才是關鍵問題。
🏠udn房地產-推薦新聞
▪買房就是「本多終勝」!專家:房子跟股票不同、殺進殺出不會比較好
▪她曝買高雄楠梓一年「至少賺105%」?網看法兩極
▪輝達落腳北市科有變數?新壽「無照轉移」與契約不符 網傻眼:自找麻煩
▪套房最好別買?專家提「3觀念」要先知道:要貸款恐怕困難重重
▪未辦理繼承不動產處理方式粗糙潦草!估價師怒轟國產署:全台最大地面師
FB留言